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0页 |
1 植物转录因子研究进展 | 第10-13页 |
·植物转录因子的特征 | 第10-11页 |
·DNA结合区 | 第10页 |
·寡聚化位点 | 第10页 |
·核定位信号 | 第10-11页 |
·转录调控区 | 第11页 |
·转录因子分类 | 第11-12页 |
·DNA结合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类 | 第11页 |
·根据保守的DNA结合区分类 | 第11-12页 |
·植物转录因子调控功能研究 | 第12-13页 |
·转录因子调控植物抗逆性 | 第12-13页 |
·转录因子调控植物病虫害 | 第13页 |
·转录因子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 | 第13页 |
2 植物DOF转录因子研究进展 | 第13-16页 |
·DOF转录因子的结构 | 第14页 |
·Dof转录因子与DNA结合特异性 | 第14页 |
·Dof转录因子与其他蛋白的相互作用 | 第14-15页 |
·Dof转录因子生物学功能 | 第15-16页 |
3 油菜转化方法研究进展 | 第16-19页 |
·农杆菌介导法 | 第16-18页 |
·基因枪法 | 第18页 |
·Floral-dip转化法 | 第18-19页 |
·聚乙二醇法 | 第19页 |
·电击法 | 第19页 |
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9-20页 |
第二章 AtDof1.7基因的克隆与pBI121过表达载体构建 | 第20-29页 |
1 试验材料 | 第20页 |
·植物材料 | 第20页 |
·实验菌株 | 第20页 |
·载体与质粒 | 第20页 |
·生化试剂 | 第20页 |
·仪器 | 第20页 |
2 方法 | 第20-25页 |
·植物的培养种植 | 第20-21页 |
·拟南芥总DNA提取 | 第21页 |
·拟南芥AtDof1.7基因序列PCR扩增 | 第21-25页 |
·目的基因的扩增 | 第21页 |
·PCR产物凝胶回收收 | 第21-22页 |
·PCR产物TA克隆 | 第22页 |
·DH5α感受态制备 | 第22页 |
·热激法转化大肠杆菌 | 第22-23页 |
·菌落PCR阳性克隆鉴定 | 第23页 |
·质粒的提取纯化 | 第23页 |
·过表达载体pBI121.AD构建 | 第23-24页 |
·重组质粒酶切分析 | 第24页 |
·冻融法转化根癌农杆菌 | 第24-25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5-29页 |
·目的序列克隆与PCR扩增检测结果 | 第25-26页 |
·测序结果的同源性比较 | 第26页 |
·过表达载体pBI121.AD验证结果 | 第26-27页 |
·过表达载体pBI121.AD酶切验证 | 第27页 |
·过表达载体pBI121.AD转化农杆菌的检测结果 | 第27-29页 |
第三章 湘油15的遗传转化及转化子的筛选 | 第29-3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9-33页 |
·材料 | 第29-30页 |
·植物材料 | 第29页 |
·实验菌株 | 第29页 |
·培养基 | 第29-30页 |
·抗生素及激素的配置 | 第30页 |
·方法 | 第30-31页 |
·外植体的准备 | 第30页 |
·根癌农杆菌浸染液的准备 | 第30-31页 |
·油菜子叶柄与农杆菌共培养 | 第31页 |
·油菜抗卡那霉素的筛选 | 第31页 |
·筛选苗的生根培养和炼苗 | 第31页 |
·转化体的筛选 | 第31-33页 |
·PCR检测体系 | 第31-32页 |
·转基因油菜半定量RT-PCR检测 | 第32-33页 |
·转基因油菜脂肪酸含量测定 | 第33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3-36页 |
·抗性苗PCR筛选结果 | 第33-34页 |
·转AtDof1.7基因油菜半定量RT-PCR检测 | 第34页 |
·转基因油菜种子中脂肪酸含量测定结果 | 第34-35页 |
·转基因油菜植株发育各时期 | 第35-36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36-40页 |
1 关于油菜组培的讨论 | 第36-38页 |
·外植体的类型 | 第36页 |
·抗氧化剂的效果 | 第36页 |
·酚类化合物诱导作用 | 第36-37页 |
·干燥处理的影响 | 第37页 |
·筛选所用抗生素、激素浓度的选择 | 第37-38页 |
·农杆菌浸染和共培养时间的确定 | 第38页 |
2 AtDof1.7 转录因子的功能 | 第38-39页 |
3 结论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作者简历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