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 ·脑机接口的分类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9页 |
| ·脑机接口的分类 | 第13-14页 |
| ·非植入式脑机接口的类型 | 第14-15页 |
| ·脑机接口的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 ·粒子系统的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9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 ·论文组织结构 | 第20-21页 |
| 第2章 脑机接口原理和应用开发过程 | 第21-37页 |
| ·脑机接口设备 MindWave 介绍 | 第21-27页 |
| ·脑电信号 | 第22-23页 |
| ·ThinkGear ASIC 芯片 | 第23-24页 |
| ·MindWave 通讯方式 | 第24页 |
| ·MindWave 采集的信号数据 | 第24-25页 |
| ·MindWave 的精确度 | 第25-26页 |
| ·MindWave 的应用领域 | 第26-27页 |
| ·MindWave 脑电设备的信号采集过程设计 | 第27-32页 |
| ·采集系统设计的准备知识介绍 | 第27-28页 |
| ·采集系统设计过程及实验结果显示 | 第28-32页 |
| ·脑电设备控制智能小车的开发过程 | 第32-36页 |
| ·智能小车系统构成 | 第32-34页 |
| ·智能小车的控制参数和控制方法 | 第34-35页 |
| ·控制智能小车程序的实现过程及实验结果显示 | 第35-36页 |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 第3章 虚拟场景相关理论与 OpenGL 技术基础 | 第37-49页 |
| ·虚拟现实技术 | 第37-38页 |
| ·虚拟现实的概念 | 第37页 |
| ·虚拟现实的特征 | 第37页 |
| ·虚拟现实中的虚拟场景生成 | 第37-38页 |
| ·粒子系统理论 | 第38-40页 |
| ·粒子系统的基本模型 | 第40-44页 |
| ·粒子的产生 | 第40-41页 |
| ·粒子的属性 | 第41-42页 |
| ·粒子的动态变化 | 第42-43页 |
| ·粒子的消亡 | 第43页 |
| ·粒子的渲染 | 第43-44页 |
| ·OpenGL 图形编程工具 | 第44-48页 |
| ·OpenGL 的工作原理 | 第44-45页 |
| ·OpenGL 的构成 | 第45-46页 |
| ·OpenGL 坐标变化机制 | 第46-48页 |
| ·基于 VC++下的 OpenGL 程序设计过程 | 第48页 |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 第4章 虚拟场景中自然景物的模型和算法 | 第49-61页 |
| ·粒子系统的框架和建模流程 | 第49-50页 |
| ·雪花粒子系统模型 | 第50-52页 |
| ·雪花模型分析 | 第50页 |
| ·雪花粒子的属性 | 第50-51页 |
| ·雪花粒子的运动模型 | 第51-52页 |
| ·烟花粒子系统模型 | 第52-56页 |
| ·烟花模型分析 | 第52页 |
| ·烟花粒子的属性 | 第52-54页 |
| ·礼花弹型烟花粒子的运动模型 | 第54-56页 |
| ·三维随机分形地形的生成 | 第56-60页 |
| ·分形理论 | 第56-57页 |
| ·分形算法的实现过程 | 第57-58页 |
| ·Diamond-Square 算法 | 第58-60页 |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 第5章 结合脑电信号的三维虚拟场景的仿真及其可视化 | 第61-74页 |
| ·三维虚拟场景仿真系统框架 | 第61-62页 |
| ·应用程序系统介绍 | 第61页 |
| ·系统组成结构 | 第61-62页 |
| ·三维虚拟场景系统 | 第62-65页 |
| ·虚拟雪花场景系统 | 第65-69页 |
| ·纹理贴图技术和公告板技术 | 第65-66页 |
| ·雪花场景的实现 | 第66-69页 |
| ·虚拟烟花场景系统 | 第69-70页 |
| ·结合脑电信号的虚拟雪花场景系统 | 第70-71页 |
| ·结合脑电信号的虚拟烟花场景系统 | 第71-73页 |
|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 结论和展望 | 第74-75页 |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9-80页 |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