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目录 | 第9-12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30页 |
| ·生物柴油的概述 | 第12-15页 |
| ·生物柴油的定义及特点 | 第12页 |
| ·生物柴油的生产现状 | 第12-14页 |
| ·我国发展生物柴油的意义 | 第14-15页 |
| ·微藻的概述 | 第15-17页 |
| ·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的简介 | 第16-17页 |
| ·四尾栅藻 (Scenedesmus sp.)的简介 | 第17页 |
| ·微藻的应用 | 第17-22页 |
| ·营养食品 | 第17-18页 |
| ·新能源原料 | 第18-20页 |
| ·饲料 | 第20-21页 |
| ·废水处理 | 第21-22页 |
| ·微藻的采收 | 第22-26页 |
| ·预氧化法 | 第22-23页 |
| ·絮凝法 | 第23-24页 |
| ·沉淀法 | 第24-25页 |
| ·膜滤法 | 第25页 |
| ·离心法 | 第25-26页 |
| ·气浮法 | 第26页 |
| ·絮凝技术在微藻采收中的研究与应用 | 第26-27页 |
| ·膜技术处理废水的研究与应用 | 第27-28页 |
| ·本研究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28-30页 |
| 第二章 用秸秆超/亚临界水解液培养蛋白核小球藻的研究 | 第30-44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0-37页 |
| ·藻株 | 第30-32页 |
| ·主要仪器及设备 | 第32-33页 |
| ·黑龙江省玉米秸秆水解液 | 第33页 |
| ·在不同条件下培养蛋白核小球藻 | 第33-34页 |
| ·分析方法 | 第34-37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7-42页 |
| ·蛋白核小球藻在 SE 培养基和 BG-11 培养基中生长状况的对比 | 第37-38页 |
| ·培养基中还原糖浓度对微藻生长的影响 | 第38-40页 |
| ·氮源种类以及氮源浓度对微藻生长的影响 | 第40-42页 |
|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 第三章 絮凝法收集微藻细胞的实验研究 | 第44-64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44-49页 |
| ·藻株及其培养 | 第44页 |
| ·絮凝试验方法 | 第44-47页 |
| ·实验试剂及主要仪器 | 第47页 |
| ·絮凝剂 | 第47页 |
| ·实验仪器 | 第47页 |
| ·分析方法 | 第47-49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9-61页 |
| ·调节藻液 pH 值对絮凝效率的影响 | 第49-51页 |
| ·不同絮凝剂种类及其浓度对絮凝效率的影响 | 第51-57页 |
| ·加入絮凝剂后改变藻液 pH 对絮凝效率的影响 | 第57-60页 |
| ·藻细胞浓度对所需絮凝剂剂量的影响 | 第60-61页 |
| ·本章小结 | 第61-64页 |
| 第四章 超滤(UF)膜/纳滤(NF)膜滤法分离纯化藻细胞收集后的培养液 | 第64-76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64-68页 |
| ·藻液 | 第64页 |
| ·膜 | 第64-65页 |
| ·实验装置 | 第65-66页 |
| ·藻细胞的絮凝及上清液的预处理 | 第66页 |
| ·膜滤实验 | 第66-67页 |
| ·实验试剂及主要仪器 | 第67-68页 |
| ·分析方法 | 第68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68-74页 |
| ·溶液的絮凝与预处理 | 第68-70页 |
| ·不同种类超滤膜的过滤效果 | 第70-71页 |
| ·不同种类纳滤膜的过滤效果 | 第71-73页 |
| ·膜的清洗 | 第73-74页 |
|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76-78页 |
| ·结论 | 第76-77页 |
| ·建议 | 第77-78页 |
| 参考文献 | 第78-86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 第86-88页 |
| 致谢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