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RM嵌入式交流场检测仪器软件设计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课题背景及意义 | 第8页 |
·交流场检测仪器及嵌入式技术发展现状 | 第8-11页 |
·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本章小结 | 第12-13页 |
第二章 交流检测技术基本理论 | 第13-23页 |
·ACFM 检测技术原理 | 第13-14页 |
·麦克斯韦方程组 | 第14-15页 |
·ACFM 缺陷计算原理 | 第15-16页 |
·定解条件 | 第16-18页 |
·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 | 第16-17页 |
·无限远处边界条件 | 第17页 |
·不同媒介分界面上的边界条件 | 第17-18页 |
·任意形状激励线圈分析建模 | 第18-22页 |
·激励线圈引起的激励场 | 第19页 |
·金属引起的磁场扰动 | 第19-20页 |
·裂纹引起的磁场扰动 | 第20-22页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三章 交流场检测系统设计方案 | 第23-28页 |
·ARM 处理器 | 第23-25页 |
·嵌入式处理器概述 | 第23页 |
·ARM 处理器的选择 | 第23-25页 |
·系统结构 | 第25-26页 |
·系统工作原理 | 第26-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四章 交流场检测系统平台搭建 | 第28-55页 |
·开发环境 | 第29-30页 |
·目标(宿主机)系统 | 第29页 |
·主机环境 | 第29-30页 |
·Bootloader 概述 | 第30-37页 |
·U-Boot 启动研究 | 第31-34页 |
·U-Boot 移植 | 第34-37页 |
·Linux 内核的研究与移植 | 第37-41页 |
·内核配置文件 Makefile 分析 | 第38-39页 |
·Linux 内核配置 | 第39-41页 |
·内核的编译与移植 | 第41页 |
·构建 Linux 根文件系统 | 第41-45页 |
·Busybox 的移植 | 第42-43页 |
·制作根文件系统 | 第43-44页 |
·根文件系统的移植 | 第44-45页 |
·Linux 设备驱动开发和移植 | 第45-54页 |
·字符设备驱动开发 | 第45-47页 |
·串口驱动移植 | 第47-48页 |
·触摸屏驱动开发 | 第48-50页 |
·块设备驱动开发 | 第50-51页 |
·NAND-FLASH 驱动程序实现 | 第51-53页 |
·LCD 驱动程序实现 | 第53-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五章 交流场检测系统应用程序设计 | 第55-77页 |
·安装 Qt 嵌入式开发环境的 | 第55-56页 |
·交流场检测系统应用程序设计思路 | 第56-58页 |
·交流场检测系统应用程序实现 | 第58-75页 |
·数据传输 | 第58-61页 |
·数据处理 | 第61-62页 |
·波形显示 | 第62-64页 |
·数据文件操作 | 第64-66页 |
·波形操作 | 第66-68页 |
·参数设置 | 第68-72页 |
·输入小键盘 | 第72-74页 |
·缺陷定量计算 | 第74-75页 |
·系统测试 | 第75-76页 |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7-79页 |
·结论 | 第77页 |
·展望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2页 |
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