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炭载体对超临界水浸渍法制备负载型锰基中温煤气脱硫剂的影响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1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及课题选择 | 第11-27页 |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 ·中高温煤气脱硫用吸附剂的研究 | 第12-18页 |
| ·单一金属氧化物 | 第12-16页 |
| ·复合金属氧化物 | 第16-18页 |
| ·中高温煤气脱硫用载体的研究 | 第18-20页 |
| ·三氧化二铝载体 | 第18-19页 |
| ·活性炭载体 | 第19-20页 |
| ·二氧化钛载体 | 第20页 |
| ·超临界水热合成反应概述 | 第20-23页 |
| ·超临界水的性质 | 第20-21页 |
| ·超临界水的氢键 | 第21-22页 |
| ·超临界水的粘度和扩散系数 | 第22-23页 |
| ·超临界水热合成 | 第23页 |
| ·目前中高温煤气脱硫存在的问题 | 第23-25页 |
| ·脱硫剂的粉化问题 | 第24页 |
| ·脱硫剂的再生问题 | 第24-25页 |
| ·干法脱硫过程中的放硫现象 | 第25页 |
| ·本课题的选择以及研究内容 | 第25-27页 |
| 第二章 脱硫剂的制备、硫化及表征方法 | 第27-33页 |
| ·实验仪器和所用药品 | 第27-28页 |
| ·实验药品 | 第27页 |
| ·实验仪器及设备 | 第27-28页 |
| ·脱硫剂的制备 | 第28-29页 |
| ·脱硫剂的制备装置 | 第28-29页 |
| ·脱硫剂的制备过程 | 第29页 |
| ·脱硫剂的硫化评价 | 第29-31页 |
| ·脱硫剂活性评价装置 | 第29-30页 |
| ·硫化条件及硫化过程 | 第30-31页 |
| ·脱硫剂的硫化评价指标 | 第31页 |
| ·脱硫剂的表征方法 | 第31-33页 |
| 第三章 不同活性炭载体制备的脱硫剂研究 | 第33-51页 |
| ·活性炭载体对脱硫活性的影响 | 第33-35页 |
| ·脱硫剂的活性组分分析 | 第35-37页 |
| ·脱硫剂硫化前后的XRD表征 | 第35-36页 |
| ·锰氧化物的硫化评价 | 第36-37页 |
| ·活性组分上载量分析 | 第37-38页 |
| ·载体孔结构分析 | 第38-39页 |
| ·脱硫剂的扫描电镜(SEM)分析 | 第39-40页 |
| ·脱硫剂的透射电镜(TEM)分析 | 第40-41页 |
| ·脱硫剂的(XPS)分析 | 第41-43页 |
| ·脱硫剂中Mn元素的XPS分析 | 第41-42页 |
| ·载体中Si元素的XPS分析 | 第42-43页 |
| ·活性炭载体的工业分析、元素分析以及灰成分分析 | 第43-45页 |
| ·活性炭载体中K、Na离子的催化作用考察 | 第45-46页 |
| ·脱硫剂的XANES表征分析 | 第46-49页 |
|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 第四章 对活性炭载体的pH改性研究 | 第51-57页 |
| ·前驱体溶液pH对脱硫剂硫化性能的影响 | 第51-53页 |
| ·脱硫剂中活性组分分析 | 第53页 |
| ·脱硫剂的孔结构分析 | 第53-54页 |
| ·脱硫剂的扫描电镜(SEM)分析 | 第54-55页 |
| ·脱硫剂活性组分上载量分析 | 第55-56页 |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 第五章 总结与建议 | 第57-59页 |
| ·实验总结 | 第57-58页 |
| ·对后续工作的建议 | 第58-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5页 |
| 致谢 | 第65-67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