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低阶烟煤溶胀特性和分子量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3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27页 |
| ·研究背景 | 第13页 |
| ·煤结构的研究方法和煤中的小分子化合物 | 第13-14页 |
| ·煤结构的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 ·煤中的小分子化合物 | 第14页 |
| ·煤的溶胀 | 第14-21页 |
| ·溶胀概念及机理 | 第15页 |
| ·溶胀法测定煤的大分子交联键密度 | 第15-16页 |
| ·煤溶胀的影响因素 | 第16-18页 |
| ·溶胀动力学 | 第18-19页 |
| ·溶胀技术的应用 | 第19-21页 |
| ·粘度 | 第21-24页 |
| ·粘度的定义及相关概念 | 第21-22页 |
| ·一点法计算高聚物的粘均分子量 | 第22-23页 |
| ·高聚物粘均分子量的影响因素 | 第23-24页 |
| ·粘度法在高聚物中的应用 | 第24页 |
| ·溶剂抽提 | 第24-25页 |
|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 第25-27页 |
| ·研究目的和研究对象 | 第25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5-27页 |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7-37页 |
| ·实验原料 | 第27-28页 |
| ·实验煤样 | 第27页 |
| ·实验试剂 | 第27-28页 |
| ·实验仪器 | 第28-29页 |
| ·实验原理 | 第29-32页 |
| ·溶胀率的测定原理 | 第29-30页 |
| ·实验煤样大分子交联密度的测定原理 | 第30页 |
| ·粘均分子量的测定原理 | 第30-32页 |
| ·实验内容 | 第32-35页 |
| ·实验煤样的制备 | 第32-33页 |
| ·影响溶胀率的几种因素实验 | 第33-34页 |
| ·溶胀动力学 | 第34页 |
| ·溶胀煤样的干燥和保存 | 第34页 |
| ·小分子化合物的粘均分子量的测定 | 第34页 |
| ·煤样的表征 | 第34-35页 |
| ·实验方法 | 第35-37页 |
| ·煤大分子交联密度的计算 | 第35页 |
| ·溶胀率的测定 | 第35页 |
| ·粘均分子量的测定 | 第35-37页 |
| 第三章 两种煤样的溶胀行为 | 第37-57页 |
| ·溶剂对煤溶胀率的影响 | 第37-40页 |
| ·矿物质对煤溶胀率的影响 | 第40-41页 |
| ·溶剂碱性对煤溶胀率的影响 | 第41-42页 |
| ·溶解度参数对煤溶胀率的影响 | 第42-44页 |
| ·金属无机盐对煤溶胀率的影响 | 第44-46页 |
| ·预处理对煤溶胀率的影响 | 第46-48页 |
| ·氧化对煤溶胀率的影响 | 第48-53页 |
| ·氧化煤和原煤在吡啶中的溶胀情况 | 第48-50页 |
| ·氧化对溶剂抽提的影响 | 第50页 |
| ·煤样的大分子交联键密度 | 第50-53页 |
| ·表征 | 第53-56页 |
| ·两种原煤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53-54页 |
| ·原煤和氧化煤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54-55页 |
| ·金属无机盐溶胀煤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55-56页 |
| ·小结 | 第56-57页 |
| 第四章 两种煤样的溶胀动力学 | 第57-69页 |
| ·煤颗粒的溶胀特征 | 第57-59页 |
| ·煤的溶胀动力学 | 第59-68页 |
| ·710煤的溶胀动力学 | 第60-65页 |
| ·712煤的溶胀动力学 | 第65-68页 |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 第五章 小分子化合物的粘均分子量 | 第69-75页 |
| ·引言 | 第69-70页 |
| ·710煤中小分子化合物的粘均分子量 | 第70-71页 |
| ·712煤中小分子化合物的粘均分子量 | 第71-74页 |
|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5-77页 |
| ·结论与创新点 | 第75-76页 |
| ·主要结论 | 第75-76页 |
| ·本论文的创新点 | 第76页 |
| ·建议 | 第76-77页 |
| 参考文献 | 第77-85页 |
| 致谢 | 第85-87页 |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