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球物理勘探论文--地震勘探论文

复杂地表模型菲涅尔体层析反演静校正方法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1章 引言第9-16页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9-10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4页
     ·静校正方法发展概况第10-13页
     ·层析静校正发展概况第13-14页
   ·主要研究内容与目标第14-15页
     ·研究内容第14-15页
     ·研究目标第15页
   ·主要研究成果及创新点第15-16页
第2章 二维、三维模型射线追踪方法研究第16-50页
   ·射线追踪方法的理论基础第17-18页
     ·惠更斯(Huygens)原理第17页
     ·费马(Fermat)原理第17-18页
     ·互易原理第18页
     ·叠加原理第18页
   ·初至波旅行时的射线追踪方法第18-27页
     ·传统的射线追踪方法第21-23页
     ·程函方程的有限差分解方法第23-25页
     ·波前追踪法第25-26页
     ·最短路径射线追踪法第26-27页
   ·2D 模型动态网格射线追踪正演方法第27-32页
     ·旅行时线性插值方法第27-30页
     ·动态网格射线追踪方法第30-32页
   ·2D 模型初至旅行时射线追踪正演方法的算法实现第32-37页
     ·数据准备第32-33页
     ·向前计算走时矩阵第33-35页
     ·波前扩散法计算走时矩阵第35-37页
     ·向后追踪走时路径第37页
   ·2D 理论模型射线追踪正演第37-43页
   ·3D 模型初至旅行时射线追踪正演方法的算法实现第43-46页
     ·数据准备第43页
     ·向前计算震源点的走时矩阵第43-44页
     ·向后追踪走时路径第44-46页
   ·3D 理论模型射线追踪正演第46-49页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3章 射线层析反演方法研究第50-65页
   ·层析反演的数学基础第50-53页
     ·Radon 变换第51页
     ·Radon 逆变换第51-52页
     ·广义Radon 变换第52页
     ·离散图像重建技术第52-53页
   ·地震初至波旅行时层析反演的基本原理第53-56页
   ·层析反演的常用算法第56-63页
     ·BPT 方法第56页
     ·ART 方法第56-58页
     ·SIRT 方法第58-59页
     ·LSQR 方法第59-63页
   ·层析反演的具体流程第63-64页
   ·本章小结第64-65页
第4章 菲涅尔体正反演方法研究第65-94页
   ·菲涅尔体概念的提出第65-66页
   ·菲涅尔体的概念与数学定义第66-68页
     ·菲涅尔带第66页
     ·菲涅尔体的概念第66-67页
     ·菲涅尔体的数学定义第67-68页
   ·菲涅尔体层析反演对射线层析反演的改进第68-69页
   ·菲涅尔体的正演计算第69-72页
     ·准轴体射线法求菲涅尔体第70-71页
     ·筛选法求菲涅尔体第71-72页
   ·理论模型的菲涅尔体计算第72-75页
   ·菲涅尔体层析反演方法第75-77页
     ·菲涅尔体层析反演方程组的构造第75-76页
     ·SIRT 与LSQR 求解层析反演方程组对比分析第76-77页
     ·迭代反投影法求解菲涅尔体层析反演方程组第77页
   ·2D 理论模型菲涅尔体层析反演第77-85页
   ·3D 理论模型菲涅尔体层析反演第85-90页
   ·菲涅尔体层析反演影响因素分析第90-92页
   ·本章小结第92-94页
第5章 基于菲涅尔体的正反演软件系统的实现第94-99页
   ·系统模块与数据流第94-95页
   ·理论模型生成模块第95-96页
   ·射线路径与菲涅尔体正演子模块第96页
   ·层析反演子模块第96-97页
   ·系统辅助功能模块第97页
   ·静校正模块第97-98页
   ·本章小结第98-99页
第6章 实际资料应用效果分析第99-105页
   ·层析静校正原理与计算第99-100页
   ·二维实际资料处理效果第100-103页
   ·三维实际资料处理效果第103-104页
   ·本章小结第104-105页
结论第105-107页
致谢第107-108页
参考文献第108-11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第113页

论文共11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西南地区软硬互层岩质边坡变形破坏模式及稳定性研究--以鲤鱼塘水库溢洪道边坡为例
下一篇:弱各向异性单程波波动方程数值模拟新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