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1 前言 | 第11-24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13页 |
·文献综述 | 第13-24页 |
·体质概述 | 第13-14页 |
·健康的概念 | 第14-15页 |
·体质与健康的关系 | 第15-16页 |
·国内外关于“体质健康标准”的研究概况 | 第16-24页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24-28页 |
·研究对象 | 第24页 |
·研究方法 | 第24-26页 |
·文献资料法 | 第24页 |
·数理统计法 | 第24页 |
·对比分析法 | 第24页 |
·逻辑归纳法 | 第24-25页 |
·测试法 | 第25-26页 |
·苏州大学《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简介 | 第26-28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8-56页 |
·苏州大学 2008 级学生在校四年身体形态发育水平比较分析 | 第28-36页 |
·身高指标变化的比较分析 | 第30-31页 |
·体重指标变化的比较分析 | 第31-33页 |
·BMI 指数变化的比较分析 | 第33-36页 |
·苏州大学 2008 级学生在校四年身体机能水平比较分析 | 第36-42页 |
·肺活量指标变化的比较分析 | 第38-39页 |
·肺活量身高指数变化的比较分析 | 第39-40页 |
·肺活量体重指数比较分析 | 第40-42页 |
·苏州大学 2008 级学生在校四年身体素质水平比较分析 | 第42-49页 |
·立定跳远测试指标变化的比较分析 | 第44-46页 |
·800 米(女) 1000 米(男)测试指标变化的比较分析 | 第46-47页 |
·坐位体前屈(男)/仰卧起坐(女)测试指标变化的比较分析 | 第47-49页 |
·苏州大学 2008 级学生在校四年《体质健康标准》总评成绩和达标率的比较与分析 | 第49-56页 |
·《体质健康标准》总评成绩的统计与分析 | 第49-51页 |
·《体质健康标准》达标率的统计与分析 | 第51-56页 |
4 结论与建议 | 第56-58页 |
·结论 | 第56页 |
·建议 | 第56-58页 |
5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6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61-62页 |
7 致谢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