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平及其社会正义价值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11-15页 |
| ·选题背景和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选题意义和目的 | 第12页 |
| ·论文结构 | 第12-13页 |
| ·选题的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 第2章 现代教育及其职能分析 | 第15-21页 |
| ·教育对科技和知识的传承 | 第15-17页 |
| ·教育实现科技再生产 | 第16页 |
| ·教育推动科技和知识的进步 | 第16-17页 |
| ·教育的人文教化功能 | 第17-18页 |
| ·提高个人的创新力 | 第17页 |
| ·提高个人的社会实践能力 | 第17-18页 |
| ·培养个人内在素质 | 第18页 |
| ·教育公平与人的全面发展 | 第18-21页 |
| ·教育公平的主旨 | 第18-19页 |
| ·人的发展与人的自由个性 | 第19-20页 |
| ·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 | 第20-21页 |
| 第3章 公平正义的基本理论与实践困境 | 第21-29页 |
| ·公平正义理论 | 第21-24页 |
| ·罗尔斯的公平正义理论 | 第21-22页 |
| ·马克思的公平正义理论 | 第22-23页 |
| ·中国共产党的公平正义理论 | 第23-24页 |
| ·现实社会中公平正义的缺失 | 第24-26页 |
| ·受教育与培训机会的不平等 | 第24页 |
| ·就业分配机会的不平等 | 第24-25页 |
| ·职务跃迁机会的不平等 | 第25-26页 |
| ·收入和财富分配的不平等 | 第26页 |
| ·平等的公平正义界限 | 第26-29页 |
| ·社会公平正义的内涵 | 第26-27页 |
| ·社会不平等的存在根源 | 第27-28页 |
| ·社会不平等的合理界限标准 | 第28-29页 |
| 第4章 教育公平的基本理念与制度设计安排 | 第29-37页 |
| ·何谓教育公平 | 第29-30页 |
| ·教育公平的基本含义 | 第29-30页 |
| ·教育公平的基本要求 | 第30页 |
| ·中国当前教育机会不平等问题概观 | 第30-33页 |
| ·中国教育机会不平等的主要表现 | 第31-32页 |
| ·影响中国教育机会不平等的体制原因 | 第32-33页 |
| ·实现教育公平的路径选择 | 第33-37页 |
| ·加大教育投入 | 第33-34页 |
| ·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 第34-35页 |
| ·重视学生弱势群体,完善教育资助救助机制 | 第35-37页 |
| 结论 | 第37-39页 |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 作者简介 | 第41-42页 |
| 致谢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