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3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国外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效果测评研究现状 | 第13页 |
| ·国内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效果测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 第二章 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效果综合评价相关理论综述 | 第16-23页 |
|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综述 | 第16-18页 |
| ·创新能力 | 第16页 |
| ·创新能力的思想渊源 | 第16页 |
| ·创新能力的基本内涵 | 第16-17页 |
| ·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 第17页 |
| ·我国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 | 第17页 |
| ·大学生创新能力测评与人才培养 | 第17-18页 |
| ·层次分析法理论综述 | 第18-20页 |
| ·层次分析法简介 | 第18页 |
| ·层次分析法定义 | 第18-19页 |
| ·层次分析法基本步骤 | 第19-20页 |
| ·应用层次分析法的注意事项 | 第20页 |
| ·灰色关联分析法理论综述 | 第20-22页 |
| ·灰色关联分析法定义 | 第20-21页 |
| ·灰色关联分析法基本步骤 | 第21-22页 |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 第三章 基于AHP和灰色关联的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效果评价体系改进 | 第23-38页 |
| ·长城学院现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效果评价体系 | 第23-26页 |
| ·评分程序 | 第24页 |
| ·评分细则 | 第24-25页 |
| ·现行学生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的优劣势分析 | 第25-26页 |
| ·长城学院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效果评价体系改进 | 第26-37页 |
| ·改进思路及原则 | 第26-28页 |
| ·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效果评价体系改进 | 第28-35页 |
| ·改进前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效果测评比较 | 第35-37页 |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 第四章 长城学院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效果评价体系应用 | 第38-41页 |
| ·应用前景概况 | 第38页 |
| ·两种创新能力培养效果评价体系应用比较 | 第38-39页 |
| ·进一步研究与实践的思路 | 第39-40页 |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41-42页 |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 第44-45页 |
| 致谢 | 第45-46页 |
| 作者简介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