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工人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工人运动与组织论文--工人生活状况论文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视角下的第二代农民工市民化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3页
1.导论第13-23页
   ·选题背景第13页
   ·研究意义第13-15页
   ·概念的界定第15-18页
     ·第二代农民工第15-16页
     ·农民工市民化第16-17页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第17-18页
   ·研究思路和方法第18-20页
     ·研究思路第18-19页
     ·研究方法第19-20页
   ·研究现状分析第20-22页
     ·关于第二代农民工市民化研究第20-21页
     ·关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研究第21-22页
   ·本论文可能创新与不足之处第22-23页
     ·可能创新之处第22页
     ·不足之处第22-23页
2. 第二代农民工与第一代农民工的比较研究第23-31页
   ·整体比较研究第23-27页
     ·年龄、文化程度、家庭结构等基本情况第23-24页
     ·出来打工的目的、就业领域、工作期望等就业情况第24-25页
     ·收支、居住、交往等生活情况第25-27页
   ·市民化意愿比较研究第27-28页
     ·务农意愿低第27页
     ·自我工人身份的认同第27页
     ·城市生活适应性第27-28页
     ·对未来的愿望第28页
   ·市民化能力比较研究第28-31页
     ·人力资本高于第一代农民工第28-29页
     ·社会资本第29-31页
3. 第二代农民工市民化面临的障碍第31-43页
   ·第二代农民工市民化与就业公共服务非均等化第31-34页
     ·我国劳动力市场就业特点第31-32页
     ·第二代农民工就业现状第32-33页
     ·就业制度对第二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影响第33-34页
   ·第二代农民工市民化与社会保障服务非均等化第34-38页
     ·我国现行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第34-35页
     ·第二代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现状分析第35-36页
     ·对第二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影响第36-38页
   ·第二代农民工市民化与教育公共服务非均等化第38-40页
     ·我国教育公共服务的现状分析第38-39页
     ·第二代农民工教育公共服务现状第39页
     ·对第二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影响第39-40页
   ·第二代农民工市民化与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非均等化第40-43页
     ·我国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特点分析第41页
     ·第二代农民工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现状第41-42页
     ·对第二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影响第42-43页
4. 促进第二代农民工市民化发展的政策措施第43-50页
   ·建立农民工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就业公共服务均等化第43-44页
     ·培育第二代农民工就业公共服务需求的表达机制第43页
     ·建立全国统一的就业信息平台,实现就业服务信息化第43-44页
     ·将就业公共服务纳入各级政府绩效评估体系,明确政府责任第44页
   ·构建农民工社会保障机制,实现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均等化第44-46页
     ·吸取现行的农民工社会保障模式经验,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第44-45页
     ·健全农民工社会保障运行机制第45页
     ·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向导,探索城乡一元的社会保障机制第45-46页
   ·完善农民工职业培训体系,实现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第46-47页
     ·建立培训资金投入分摊机制第46-47页
     ·促进农民工培训市场的规范化发展第47页
     ·整合教育培训资源,促进多元化农民工培训网络的形成第47页
   ·转变政府职能,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第47-50页
     ·以政府为主导,建立多元主体的公共文化市场第47-48页
     ·建立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绩效评估机制第48-50页
5. 结论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5页
致谢第55-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授权氛围与工作投入:心理授权的中介作用
下一篇:宜昌市鲜活农产品物流产业促进政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