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1-14页 |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技术的研究 | 第11-12页 |
·路面状况与养护管理的研究 | 第12-14页 |
·本课题研究内容及技术线路 | 第14-16页 |
·本课题研究内容 | 第14页 |
·研究目的 | 第14-15页 |
·技术线路 | 第15-16页 |
第二章 道路状况调查分析与加铺层设计方法介绍 | 第16-28页 |
·水泥混凝土路面调查的方法和内容 | 第16-20页 |
·路面破损类型分类 | 第16-18页 |
·路面状况指数 PCI 的评价方法 | 第18-20页 |
·断板率 DBL 的评价方法 | 第20页 |
·国内外沥青加铺层的设计方法 | 第20-24页 |
·AI(美国沥青协会)弯沉法 | 第21页 |
·AASHTO(美国各州公路运输工作者协会)法 | 第21-22页 |
·COE 法 | 第22-23页 |
·我国《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设计方法 | 第23页 |
·我国《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设计方法 | 第23-24页 |
·沥青路面技术状况评价方法 | 第24-27页 |
·沥青路面状况指数(PCI)的计算方法 | 第24-26页 |
·沥青路面状况评价标准 | 第26-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加铺沥青面层的状况调查与分析 | 第28-43页 |
·路面状况调查概况 | 第28页 |
·现场调查 | 第28-39页 |
·工业四路 | 第28-30页 |
·广生路 | 第30-33页 |
·广意路 | 第33-35页 |
·广兴路 | 第35-37页 |
·环岛西路 | 第37-39页 |
·调查结果分析与结论 | 第39-41页 |
·主要病害类型分析 | 第39-40页 |
·调查路段的 PCI 对比分析及结论 | 第40-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四章 旧水泥砼路面加铺沥青面层病害分析及防治措施研究 | 第43-52页 |
·裂缝类病害 | 第43-46页 |
·裂缝类病害的特征及成因 | 第43-45页 |
·裂缝类病害的预防及处治 | 第45-46页 |
·变形类病害 | 第46-48页 |
·变形类病害的特征及成因 | 第46-47页 |
·变形类病害的预防及处治 | 第47-48页 |
·松散类病害 | 第48-51页 |
·松散类病害的特征及成因 | 第48-49页 |
·松散类病害的处治方法 | 第49-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五章 反射裂缝及应力吸收层的分析研究 | 第52-57页 |
·反射裂缝的产生机理和扩展方式 | 第52-54页 |
·反射裂缝的产生机理 | 第52-53页 |
·反射裂缝的扩展 | 第53-54页 |
·不同应力吸收层材料的分析比较 | 第54-56页 |
·土工布 | 第54页 |
·玻璃纤维格栅 | 第54-55页 |
·工程实际使用效果分析 | 第55-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57-59页 |
·结论 | 第57页 |
·下一步工作建议和展望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