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诉权的宪法保障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 ·选题背景与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1页 |
| ·选题的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 ·选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页 |
| ·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 第2章 诉权的概述 | 第14-22页 |
| ·诉权学说与概念 | 第14-16页 |
| ·诉权学说 | 第14-15页 |
| ·诉权的概念 | 第15-16页 |
| ·诉权的特征与分类 | 第16-17页 |
| ·诉权的特征 | 第16-17页 |
| ·诉权的分类 | 第17页 |
| ·诉权的结构与功能 | 第17-19页 |
| ·诉权的结构 | 第17-18页 |
| ·诉权的功能 | 第18-19页 |
| ·诉权的属性与价值 | 第19-21页 |
| ·诉权的属性 | 第19-20页 |
| ·诉权的价值 | 第20-21页 |
|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 第3章 我国诉权宪法保障的现状与问题 | 第22-30页 |
| ·我国诉权宪法保障的立法现状 | 第22-24页 |
| ·我国诉权宪法保障存在的问题 | 第24-27页 |
| ·我国诉权宪法保障的缺陷 | 第24页 |
| ·我国诉权宪法保障缺陷之原因 | 第24-27页 |
| ·我国诉权宪法保障的必要性分析 | 第27-29页 |
| ·诉权的权利属性要求对其进行宪法保障 | 第27-28页 |
| ·诉权对公权力的制约要求对其进行宪法保障 | 第28页 |
| ·诉权的宪法化国际化趋势要求对其进行宪法保障 | 第28-29页 |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 第4章 诉权宪法保障的国外经验与启示 | 第30-37页 |
| ·诉权宪法保障的国外经验 | 第30-34页 |
| ·国际公约或宣言对诉权的规定和保障 | 第30-31页 |
| ·国外宪法对诉权的规定和保障 | 第31-32页 |
| ·国外宪法诉讼模式的考察 | 第32-34页 |
| ·国外诉权宪法保障的启示与借鉴 | 第34-35页 |
| ·诉权的宪法保障应以各国历史传统及国情为基础 | 第34-35页 |
| ·诉权的宪法保障应以适合本国宪法诉讼理论为基础 | 第35页 |
| ·诉权的宪法保障有助于提高宪法监督效力 | 第35页 |
| ·诉权的宪法保障是完善宪政制度之有效途径 | 第35页 |
|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 第5章 完善我国诉权宪法保障之构想 | 第37-45页 |
| ·诉权宪法确认及其条文设计 | 第37-40页 |
| ·诉权在我国宪法上的明确确认 | 第37-39页 |
| ·诉权宪法确认的条文设计 | 第39-40页 |
| ·建构我国的宪法诉讼制度 | 第40-43页 |
| ·宪法诉讼制度的涵义 | 第41页 |
| ·建构我国宪法诉讼制度的设想 | 第41-43页 |
| ·树立公民的诉权主体地位 | 第43-44页 |
| ·提升公民的法律观念 | 第43-44页 |
| ·培养公民的法律素质 | 第44页 |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 结论 | 第45-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49-50页 |
| 致谢 | 第50-51页 |
| 作者简介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