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引言 | 第10-18页 |
(一)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二) 学术史回顾 | 第11-14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四) 创新点与难点 | 第14-15页 |
(五) 需要说明的几个问题 | 第15-17页 |
(六) 思路与框架 | 第17-18页 |
一、 青年会的兴起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 第18-31页 |
(一) 青年会在欧美的早期发展 | 第18-19页 |
(二) 青年会落户中国 | 第19-22页 |
1. “社会福音”神学思想与青年会宗旨的共鸣 | 第19-21页 |
2. 学生志愿海外传教运动与青年会落户中国 | 第21-22页 |
(三) 青年会在中国的发展 | 第22-31页 |
1. 青年会在中国的历史沿革 | 第22-26页 |
2. 青年会在中国的组织与运作 | 第26-28页 |
3. 中国青年会宗旨的深化 | 第28-31页 |
二、 太原青年会的创建、组织与运作 | 第31-48页 |
(一) 太原青年会的创建 | 第31-33页 |
(二) 太原青年会的组织与运作 | 第33-48页 |
1. 太原青年会的组织构成 | 第33-37页 |
2. 太原青年会的会员管理 | 第37-41页 |
3. 太原青年会的经济运行 | 第41-48页 |
三、 太原青年会的社会活动 | 第48-69页 |
(一) 被边缘化与宗旨延伸:太原青年会的德育活动 | 第48-52页 |
1. 传统宣教式德育活动的边缘化 | 第48-50页 |
2. 太原青年会德育活动的延伸 | 第50-52页 |
(二) 弥补缺失与启发民智:太原青年会的智育活动 | 第52-58页 |
1. 弥补缺失的办学兴教 | 第52-53页 |
2. 开启民智的智育讲演 | 第53-55页 |
3. 内容广泛的文化活动 | 第55-58页 |
(三) 体卫并重与旨在普及:太原青年会的体育活动 | 第58-62页 |
1. 体育事业 | 第58-61页 |
2. 卫生事业 | 第61-62页 |
(四) 团体活动与少儿事业:太原青年会的群育活动 | 第62-64页 |
1. 以团体活动为主要手段 | 第62-63页 |
2. 以少年儿童为重要对象 | 第63-64页 |
(五) 关注现实与会务拓展:太原青年会的其他活动 | 第64-69页 |
1. 致力慈善事业 | 第64-65页 |
2. 关注农村发展 | 第65-66页 |
3. 革除恶风陋俗 | 第66-69页 |
四、 非政府组织理论视角下评析太原青年会 | 第69-77页 |
(一) 非政府组织理论下太原青年会的身份界定 | 第69-71页 |
(二) 非政府组织理论下太原青年会的优势与社会功能 | 第71-73页 |
1. 服务功能 | 第71页 |
2. 沟通功能 | 第71-72页 |
3. 整合功能 | 第72页 |
4. 应变功能 | 第72-73页 |
5. 传播功能 | 第73页 |
(三) “志愿失灵”观点下太原青年会的劣势与功能缺失 | 第73-77页 |
1. 自身矛盾对太原青年会社会功能的影响 | 第73-75页 |
2. 外部环境对太原青年会的塑形与阻碍 | 第75-77页 |
结语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4页 |
后记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