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目录 | 第6-7页 |
| 绪论 | 第7-13页 |
| (一)选题意义 | 第7-8页 |
| (二)研究现状 | 第8-12页 |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2-13页 |
| 第一章 《父母恩重经》及其产生的时代背景 | 第13-20页 |
| (一)《父母恩重经》概说 | 第13-15页 |
| (二)《父母恩重经》产生的原因 | 第15-20页 |
| 1 佛教自身的调整 | 第15-17页 |
| 2 统治者态度的转变 | 第17-20页 |
| 第二章 《父母恩重经》相关版本研究 | 第20-49页 |
| (一)佛教典籍中不同版本 | 第20-45页 |
| 1 《父母恩难报经》 | 第20-22页 |
| 2 《佛说父母恩重经》 | 第22-27页 |
| 3 敦煌丙种写本 P.3 919b 与黑水城版本《父母恩重经》比较 | 第27-33页 |
| 4 黑水城 TK119 号与鸠摩罗什译《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 | 第33-38页 |
| 5 各地石刻版本 | 第38-43页 |
| 6 与《父母恩重经》相关佛教讲经文与文学作品 | 第43-45页 |
| (二)道教典籍中相关版本 | 第45-49页 |
| 第三章 《父母恩重经》经变画研究 | 第49-55页 |
| (一)黑水城刻本《佛说父母恩重经》卷首版画 | 第50-52页 |
| (二)甘肃省博物馆“父母恩重经变”绢画 | 第52-53页 |
| (三)大足石刻“父母恩重经变画” | 第53-55页 |
| 结语 | 第55-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62页 |
| 附录 | 第62-80页 |
| (一)《十恩德赞》录文 | 第62-64页 |
| (二)《十种缘》录文 | 第64-65页 |
| (三)黑水城 TK119 号《佛说报父母恩重经》整理 | 第65-71页 |
| (四)《太上老君说报父母恩重经》,《玄天上帝说报父母恩重经》整理 | 第71-78页 |
| (五)《太上真一说报父母恩重经》整理 | 第78-80页 |
| 后记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