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论文--中国论文--文化专题研究论文

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以肇兴侗寨为个案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54页
 第一节 研究缘起及选题意义第8-11页
  一、研究缘起第8-10页
  二、选题意义第10-11页
 第二节 理论基础研究第11-22页
  一、文化生态理论研究第11-15页
  二、文化空间理论研究第15-22页
 第三节 主要研究方法和分析框架第22-24页
  一、研究方法第22页
  二、分析框架第22-24页
 第四节 研究基础与对象研究第24-54页
  一、古村落研究状况第24-32页
  二、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综述第32-34页
  三、侗族民俗文化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综述第34-38页
  四、研究对象概况第38-54页
第二章 肇兴侗寨文化生态研究第54-86页
 第一节 生态环境与文化生态第54-66页
  一、古村寨的自然生态环境第54-60页
  二、古村寨的文化生态意蕴第60-66页
 第二节 古村寨文化生态与空间布局第66-76页
  一、民间信仰——萨堂神祗与神性结构第66-68页
  二、宗族血脉——斗族鼓楼与群体意识第68-72页
  三、稻作文化——梯田生产与鱼米生活第72-74页
  四、天人合一——文化寓意与生态景观第74-76页
 第三节 侗寨文化生态特征研究第76-86页
  一、历史性第76-78页
  二、风土性第78-81页
  三、地域性第81-82页
  四、民族性第82-86页
第三章 侗寨文化生态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第86-123页
 第一节 古村落文化生态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关系研究第86-90页
  一、古村落与文化生态关系第86-87页
  二、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生态的关系第87-89页
  三、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生态的民俗学研究第89-90页
 第二节 侗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肇兴民众生活第90-122页
  一、生产生活——侗寨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载体第91-101页
  二、节目节庆——侗寨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传承第101-111页
  三、民间信仰——侗寨非物质文化遗产灵动基因第111-122页
 第三节 小结第122-123页
第四章 侗寨文化空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第123-185页
 第一节 古村落文化空间的新认识第123-129页
  一、文化空间的民俗学研究第123-125页
  二、文化空间与古村落关系认识第125-127页
  三、古村落文化空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第127-129页
 第二节 文化空间里的古村落第129-135页
  一、传统艺术表演的文化空间第129-130页
  二、民俗礼仪节庆活动的文化空间第130-131页
  三、民间传统知识实践的文化空间第131-133页
  四、传统手工艺传承的文化空间第133-135页
 第三节 肇兴侗寨文化空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第135-185页
  一、鼓楼花桥——肇兴侗寨的文化象征第138-149页
  二、萨堂戏台——肇兴侗寨的精神家园第149-159页
  三、木楼寨门——肇兴非遗的重要容器第159-177页
  四、梯田山野——侗寨非遗的生态之源第177-185页
第五章 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性保护第185-226页
 第一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性保护第185-197页
  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第185-187页
  二、中国古村落保护研究状况第187-193页
  三、整体性保护理论研究与认识第193-197页
 第二节 肇兴侗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境遇、特征与保护原则第197-211页
  一、肇兴侗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实境遇第197-204页
  二、侗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与特征第204-208页
  三、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原则第208-211页
 第三节 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的几对关系第211-218页
  一、物质性与非物质性的关系第211-214页
  二、古村落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第214-216页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传承人的关系第216-218页
 第四节 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的关键点第218-226页
  一、协调统一物质与非物质层面,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态环境第218-219页
  二、保护鼓励传承人,营造适宜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传承环境第219-224页
  三、保护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当下人文生态环境第224-226页
结语第226-230页
 一、文化精神的传承第226-227页
 二、空间整合与生态调适第227-230页
参考文献第230-238页
 一、连续出版物第230-234页
 二、专(译)著第234-237页
 三、论文集第237页
 四、学位论文第237-238页
附录第238-24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240-241页
致谢第241-242页

论文共2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经济全球化下鸿海集团对越南的投资研究
下一篇:马来西亚高校汉语作为二语教学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