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0-30页 |
·电致发光概述 | 第10-12页 |
·电致发光定义 | 第10页 |
·电致发光分类 | 第10页 |
·电致发光发展过程 | 第10-12页 |
·有机电致发光理论模型 | 第12-14页 |
·能带理论 | 第12-13页 |
·隧穿模型 | 第13-14页 |
·氧化还原原理 | 第14页 |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光原理 | 第14-15页 |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结构 | 第15-17页 |
·单层器件结构 | 第15-16页 |
·双层器件结构 | 第16-17页 |
·三层器件结构 | 第17页 |
·多层器件结构 | 第17页 |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 | 第17-28页 |
·电极材料 | 第18-19页 |
·有机发光材料 | 第19-20页 |
·有机空穴传输材料 | 第20-22页 |
·有机电子传输材料 | 第22-27页 |
·有机电子传输材料的设计 | 第27-28页 |
·论文的设计思想 | 第28-30页 |
2. 实验部分 | 第30-40页 |
·主要原料和试剂 | 第30-31页 |
·主要分析仪器 | 第31页 |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路线 | 第31-33页 |
·配体的合成路线 | 第31-33页 |
·配合物Zn(R-BTZ)_2的合成路线 | 第33页 |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 | 第33-40页 |
·配体2、5、7、11的合成 | 第33-34页 |
·配体3、8的合成 | 第34-35页 |
·配体4、10的合成 | 第35-36页 |
·配体1、6的合成 | 第36-37页 |
·配体9的合成 | 第37-38页 |
·配合物Zn(R-BTZ)_2的合成 | 第38-40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40-52页 |
·含分子内氢键的ESIPT行为概述 | 第40-42页 |
·光物理实验 | 第42-52页 |
·化合物1-5的紫外吸收光谱 | 第42-44页 |
·化合物6-10的紫外吸收光谱 | 第44-45页 |
·溶剂极性对化合物1-5的ESIPT和荧光的影响 | 第45-47页 |
·溶剂极性对化合物6-10的ESIPT和荧光的影响 | 第47-48页 |
·不同取代基对化合物ESIPT荧光发射影响 | 第48-49页 |
·分子内与分子间氢键的竞争——在乙醇与二氯甲烷二元体系中 | 第49-52页 |
结论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附录 部分化合物的结构表征 | 第57-6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