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地区地域性景观设计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7页 |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3-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资料搜集与整理 | 第14页 |
·考察调研 | 第14页 |
·实践案例分析 | 第14-15页 |
·研究框架 | 第15-16页 |
·研究综述 | 第16-27页 |
·相关理论 | 第16-22页 |
·国外地域性景观案例 | 第22-24页 |
·国内地域性景观案例 | 第24-27页 |
第二章 地域性景观与江南传统景观的特征分析 | 第27-48页 |
·地域性与景观设计 | 第27-30页 |
·地域性景观的内涵 | 第27页 |
·地域性景观的特征 | 第27-29页 |
·地域性景观设计的范畴 | 第29页 |
·地域性景观设计的特点 | 第29-30页 |
·江南传统景观的特征分析 | 第30-45页 |
·江南的自然景观 | 第30-34页 |
·江南的文化景观 | 第34-38页 |
·江南传统园林的空间艺术与材料技术 | 第38-44页 |
·江南传统园林在现实应用中的问题 | 第44-45页 |
·“新江南”建筑风格及其借鉴分析 | 第45-47页 |
·“新江南”风格的出现 | 第45-46页 |
·“新江南”风格的特征 | 第46-47页 |
小结 | 第47-48页 |
第三章 江南地域性景观的设计表达 | 第48-74页 |
·江南地域性景观的表达原则 | 第48-51页 |
·回应地方特色的原则 | 第48-50页 |
·关心历史文化的原则 | 第50页 |
·生态可持续原则 | 第50-51页 |
·江南地域性景观的表达手法 | 第51-70页 |
·提取典型的元素符号 | 第51-56页 |
·抽象多样化的景观空间 | 第56-64页 |
·融合现代的适宜性技术 | 第64-66页 |
·隐喻传统的表达形式 | 第66-68页 |
·再现悠久的江南文化 | 第68-70页 |
·综合应用案例分析 | 第70-73页 |
·创新与传承 | 第71页 |
·符号的运用 | 第71-72页 |
·隐喻的手法 | 第72页 |
·距离的保持 | 第72-73页 |
小结 | 第73-74页 |
第四章 江南地域性景观设计实践——霞客大道 | 第74-83页 |
·道路景观设计背景 | 第74页 |
·江阴霞客大道设计背景 | 第74-75页 |
·江南地域性景观要素的引入 | 第75-76页 |
·乡土植物的应用 | 第75-76页 |
·山水的应用 | 第76页 |
·建筑小品的应用 | 第76页 |
·新江南景观的设计表达 | 第76-83页 |
·绿化隔离带的设计 | 第76-78页 |
·景观节点的设计 | 第78-83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3-85页 |
·结论 | 第83-84页 |
·不足与展望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9-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