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引言 | 第9-15页 |
一、选题意义 | 第9-11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三、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第一部分 改革开放以来中共惠农政策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 | 第15-23页 |
一、中共惠农政策的理论基础 | 第15-19页 |
(一) 马克思的人学思想 | 第15-16页 |
(二) 列宁的农民问题理论 | 第16-17页 |
(三) 毛泽东的农民观 | 第17-18页 |
(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人本思想” | 第18-19页 |
二、中共惠农政策的现实依据 | 第19-23页 |
(一) 经济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 | 第19-20页 |
(二) 农业的基础地位及农民的弱势地位 | 第20页 |
(三) 农业本身的高风险性以及我国农业的特殊性 | 第20-22页 |
(四) 农民收入偏低,增长滞缓 | 第22页 |
(五) 要重新认识农业的价值 | 第22-23页 |
第二部分 改革开放以来中共惠农政策的形成发展历程与主要内容 | 第23-32页 |
一、推行家庭承包经营制,对农民“放权”(20 世纪 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 | 第23-25页 |
二、进行农村市场化改革,对农民“开放”(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到 90 年代) | 第25-28页 |
三、以农村税费制度为中心进行农村改革,对农民“让利”(2000 年以来) | 第28-32页 |
第三部分 改革开放以来中共实施惠农政策的经验 | 第32-35页 |
一、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注重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 | 第32-33页 |
二、把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作为制定惠农政策的出发点 | 第33页 |
三、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依靠农民群众来推进农村改革 | 第33-34页 |
四、协调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关系,统筹城乡发展 | 第34-35页 |
第四部分 中共实施惠农政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 第35-50页 |
一、中共实施惠农政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35-41页 |
(一) 惠农政策制定过程缺乏农民的广泛参与 | 第35-36页 |
(二) 部分政策科学性不强,缺乏与长远目标的有效衔接 | 第36-37页 |
(三) 政策宣传不到位,农民对惠农政策反应被动甚至不知情 | 第37-38页 |
(四) 政策执行过程中不够透明公正,监督机制不完善 | 第38-39页 |
(五) 惠农政策反馈机制不健全 | 第39-40页 |
(六) 惠农政策效果遭弱化 | 第40-41页 |
二、完善惠农政策的对策 | 第41-50页 |
(一) 完善政府职责,提高执行力 | 第41-44页 |
(二) 农民要有主体意识,注重提高自身素质 | 第44-45页 |
(三) 完善各种机制,使惠农政策规范化、法制化 | 第45-50页 |
结语 | 第50-51页 |
注释 | 第51-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0页 |
附录一 | 第60-62页 |
附录二 | 第62-6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