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企业顾客关系动力学系统模型理论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0页 |
·选题背景 | 第8-12页 |
·顾客地位的历史演变与提升 | 第8-9页 |
·管理观念与顾客感知价值观念的历史演变与提升 | 第9-12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6页 |
·顾客关系动力学系统模型的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17-19页 |
·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19-20页 |
第二章 企业顾客关系与经济学分析 | 第20-36页 |
·企业顾客关系涵义与特性 | 第20-23页 |
·顾客关系的涵义 | 第20-22页 |
·顾客关系的特性 | 第22-23页 |
·企业顾客关系的经济学分析 | 第23-28页 |
·顾客关系的效用 | 第23页 |
·顾客关系的经济学意义 | 第23-24页 |
·顾客关系形成的经济学分析 | 第24-26页 |
·顾客关系变化的经济学分析 | 第26-28页 |
·企业顾客关系的属性 | 第28-34页 |
·顾客满意 | 第28-31页 |
·顾客关系价值 | 第31-34页 |
·良好顾客关系的特征 | 第34-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企业顾客关系的形成与发展 | 第36-49页 |
·企业顾客关系形成要素与形成过程 | 第36-38页 |
·企业顾客关系形成要素 | 第36-37页 |
·企业顾客关系形成过程 | 第37-38页 |
·企业顾客关系要素结合模型 | 第38页 |
·企业顾客关系的内外动因 | 第38-40页 |
·顾客需求 | 第39页 |
·企业赢利 | 第39页 |
·市场竞争 | 第39-40页 |
·企业顾客关系纵向过程 | 第40-43页 |
·企业顾客关系发展进程及阶段特性 | 第40-42页 |
·企业顾客关系中顾客状态转移 | 第42-43页 |
·企业顾客关系横向过程 | 第43-47页 |
·企业过程与顾客过程行为 | 第43-45页 |
·企业与顾客相互主导作用 | 第45-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四章 企业顾客关系价值与价值均衡 | 第49-81页 |
·企业价值与顾客感知价值 | 第49-50页 |
·交易关系分析中关于价值分割认识的局限性 | 第49页 |
·顾客感知价值 | 第49-50页 |
·企业价值 | 第50页 |
·顾客关系价值 | 第50-58页 |
·顾客关系价值辨析 | 第51-55页 |
·顾客关系价值与企业价值和顾客感知价值关系 | 第55-58页 |
·企业与顾客的价值均衡 | 第58-61页 |
·价值均衡理论概述 | 第59-60页 |
·价值预期函数 | 第60-61页 |
·关系价值对价值均衡的调节 | 第61-78页 |
·静态价值均衡理论分析 | 第61-64页 |
·动态价值均衡理论分析 | 第64-78页 |
·企业顾客关系价值与关系稳定性 | 第78-79页 |
·本章小结 | 第79-81页 |
第五章 企业顾客关系动力学系统模型 | 第81-113页 |
·动力学系统简述 | 第81-84页 |
·动力学系统的基本概念 | 第81-83页 |
·动力学系统的理论基础 | 第83-84页 |
·企业顾客关系系统组合模型描述 | 第84-92页 |
·基本概念 | 第84-86页 |
·企业顾客关系系统组合模型 | 第86-89页 |
·ECM中各模型间的关系 | 第89-91页 |
·顾客关系管理总目标与ECM中各模型关系 | 第91-92页 |
·宏观顾客关系动力学系统模型 | 第92-95页 |
·顾客关系主体互动流向分析 | 第92-94页 |
·宏观顾客关系动力学系统模型 | 第94-95页 |
·微观顾客关系动力学系统模型 | 第95-112页 |
·基本概念和术语 | 第95-99页 |
·微观顾客关系动力学系统模型 | 第99-110页 |
·顾客关系动力学系统模型分层结构 | 第110-112页 |
·本章小结 | 第112-113页 |
第六章 模型仿真验证 | 第113-131页 |
·仿真实验方案设计 | 第113-118页 |
·实验方法 | 第113-115页 |
·实验流程 | 第115页 |
·实验内容与实验数据 | 第115-118页 |
·仿真实验与分析 | 第118-129页 |
·仿真程序流程 | 第118-121页 |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121-129页 |
·仿真实验结果分析与结论 | 第129-131页 |
·仿真实验结果分析 | 第129-130页 |
·仿真实验结论 | 第130-131页 |
第七章 总结 | 第131-137页 |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131-135页 |
·本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135-136页 |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136-137页 |
附录A: 论文中出现的名词和术语 | 第137-138页 |
附录B: 科技查新报告附件 | 第138-140页 |
参考文献 | 第140-146页 |
致谢 | 第146-148页 |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项目 | 第148-1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