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3页 |
ABSTRACT | 第13-18页 |
符号说明及缩略词 | 第18-2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20-44页 |
·丝状真菌纤维素酶的合成调控研究进展 | 第20-28页 |
·碳源对丝状真菌纤维素酶的合成调控 | 第21-24页 |
·纤维素酶整体水平的表达与调控 | 第24-25页 |
·纤维素酶基因的启动子结构及调控元件 | 第25-28页 |
·信号途径对水解酶表达的调控 | 第28页 |
·基础性纤维素酶在纤维素酶合成调控中的作用 | 第28-34页 |
·基础性纤维素酶的提出与证实 | 第28-29页 |
·基础性纤维素酶的组成 | 第29-30页 |
·β-葡萄糖苷酶在诱导物形成中的作用 | 第30-32页 |
·β-葡二糖苷透过酶的发现 | 第32-33页 |
·木霉与青霉纤维素酶诱导的推测模型 | 第33-34页 |
·青霉木质纤维素降解酶系的研究进展 | 第34-41页 |
·降解木质纤维素的青霉 | 第35-36页 |
·青霉木质纤维素降解酶的分离与特性 | 第36-37页 |
·青霉木质纤维素降解酶系的合成调控 | 第37-38页 |
·青霉木质纤维素降解酶系基因分析与克隆 | 第38-39页 |
·斜卧青霉纤维素酶的生产 | 第39-40页 |
·展望 | 第40-41页 |
·本研究的主要工作与意义 | 第41-44页 |
第二章 斜卧青霉木质纤维素酶系调控因子CRE A与ACE I的基因克隆及菌株JU-A10突变机理初探 | 第44-80页 |
引言 | 第44-45页 |
第一节 斜卧青霉114-2 creA与acel基因的克隆 | 第45-70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45-51页 |
·菌株和培养基 | 第45-46页 |
·常用储备液及缓冲液 | 第46页 |
·试剂、工具酶与仪器 | 第46-47页 |
·基因组DNA的提取与定量 | 第47页 |
·简并引物设计与PCR扩增 | 第47-48页 |
·TAIL-PCR扩增基因5'端和3'端 | 第48-49页 |
·高保真扩增基因全长 | 第49-50页 |
·克隆、测序与序列分析 | 第50-5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1-70页 |
·基因组DNA的质量 | 第51-52页 |
·斜卧青霉creA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 第52-60页 |
·斜卧青霉acel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 第60-70页 |
第二节 斜卧青霉114-2与JU-A10 cveA和acel基因的序列与转录比较及JU-A10突变机理初探 | 第70-78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70-72页 |
·菌株和培养基 | 第70页 |
·常用储备液及缓冲液 | 第70页 |
·试剂、工具酶与仪器 | 第70页 |
·全长引物设计与PeR扩增 | 第70页 |
·总RNA的提取及eDNA的合成 | 第70-72页 |
·RT-PCR扩增体系的可靠性验证 | 第72页 |
·转录引物设计与PCR扩增 | 第72页 |
·序列测定及比对 | 第7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72-77页 |
·菌株114-2与JU-A10 creA和acel基因的序列比较 | 第72-73页 |
·总RNA与cDNA的质量 | 第73-74页 |
·菌株114-2与JU-A10 creA和acel基因的转录分析与比较 | 第74-76页 |
·菌株JU-A10的突变机理初探 | 第76-77页 |
·讨论 | 第77-78页 |
本章小节 | 第78-80页 |
第三章 斜卧青霉基础性纤维素酶的组成及与诱导酶的区别 | 第80-102页 |
引言 | 第80-81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81-86页 |
·菌株及培养条件 | 第81页 |
·常用储备液及缓冲液 | 第81-83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83页 |
·酶活力测定 | 第83-84页 |
·菌体生长量与蛋白含量测定 | 第84页 |
·RNA的提取与cDNA的合成 | 第84页 |
·引物设计与PCR扩增 | 第84页 |
·SDS-PAGE及内切葡聚糖酶的活性染色 | 第84-85页 |
·PAGE及外切葡聚糖酶与β-葡萄糖苷酶的活性染色 | 第85页 |
·基础性与诱导性内切葡聚糖酶的纯化及性质测定 | 第85-8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86-99页 |
·在诱导与阻遏条件下斜卧青霉胞外纤维素酶系合成的比较 | 第86-91页 |
·纤维素酶基因cbh1、cbh2、egl1、egl2和bgl1的转录分析 | 第91-94页 |
·SDS-PAGE及内切葡聚糖酶的活性染色 | 第94-95页 |
·PAGE及外切葡聚糖酶与β-葡萄糖苷酶的活性染色 | 第95-97页 |
·斜卧青霉114-2基础性内切葡聚糖酶的合成动力学 | 第97-98页 |
·基础性与诱导性内切葡聚糖酶的纯化及性质比较 | 第98-99页 |
·讨论 | 第99-101页 |
本章小节 | 第101-102页 |
第四章 斜卧青霉114-2纤维素酶的分离纯化及肽质量指纹图谱库的构建 | 第102-134页 |
引言 | 第102-103页 |
第一节 斜卧青霉纤维素酶的分离纯化及性质研究 | 第103-123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103-107页 |
·菌株及培养条件 | 第103页 |
·常用储备液及缓冲液 | 第103-104页 |
·试剂、填料与仪器 | 第104页 |
·样品处理及蛋白定量 | 第104-105页 |
·纤维素酶活力测定 | 第105页 |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活性染色分析 | 第105页 |
·色谱分离方法 | 第105-106页 |
·酶学性质测定 | 第106-10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07-123页 |
·Sephadex G-75凝胶过滤层析 | 第107-109页 |
·β-葡萄糖苷酶的纯化 | 第109-110页 |
·内切葡聚糖酶的纯化 | 第110-115页 |
·外切葡聚糖酶的纯化 | 第115-116页 |
·斜卧青霉114-2纤维素酶的某些性质 | 第116-123页 |
第二节 斜卧青霉纤维素酶系肽质量指纹图谱库的构建 | 第123-132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123-125页 |
·试剂、工具酶与仪器 | 第123页 |
·常用储备液及缓冲液 | 第123页 |
·SDS-PAGE | 第123页 |
·肽谱分析样品的制备 | 第123-124页 |
·MALDI-TOF质谱分析与数据处理 | 第124-125页 |
·根据氨基酸序列构建纤维素酶的理论PMF | 第12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25-131页 |
·β-葡萄糖苷酶的PMF | 第125-126页 |
·内切葡聚糖酶的PMF | 第126-130页 |
·外切葡聚糖酶的理论PMF | 第130-131页 |
·讨论 | 第131-132页 |
本章小结 | 第132-134页 |
第五章 斜卧青霉胞外差异蛋白质组研究 | 第134-154页 |
引言 | 第134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134-138页 |
·菌株和培养基 | 第134-135页 |
·常用储备液及缓冲液 | 第135页 |
·主要仪器和试剂 | 第135-136页 |
·双向电泳的样品制备及蛋白定量 | 第136页 |
·双向电泳 | 第136-137页 |
·质谱分析样品的制备 | 第137页 |
·MALDI-TOF质谱与串联质谱分析 | 第137-138页 |
·数据库检索 | 第13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38-149页 |
·双向电泳条件优化 | 第138-139页 |
·差异蛋白点的统计与分析 | 第139-140页 |
·质谱鉴定方法的建立 | 第140-147页 |
·蛋白点的质谱鉴定结果与分析 | 第147-149页 |
·讨论 | 第149-152页 |
·双向电泳中经常出现的问题 | 第149-150页 |
·蛋白鉴定中经常出现的问题 | 第150-151页 |
·关于通过构建数据库进行蛋白组研究的可行性 | 第151-152页 |
本章小节 | 第152-154页 |
第六章 麦麸中各组分对斜卧青霉生物质降解酶合成的影响 | 第154-170页 |
引言 | 第154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154-157页 |
·菌株及培养条件 | 第154-155页 |
·常用储备液及缓冲液 | 第155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155页 |
·酶活力测定 | 第155-156页 |
·菌体生长量的测定 | 第156页 |
·淀粉含量、可溶性糖与蛋白的分析 | 第156-15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57-168页 |
·麦麸中淀粉对斜卧青霉生物质降解酶合成的影响 | 第157-159页 |
·麦麸颗粒度大小对斜卧青霉生物质降解酶合成的影响 | 第159-160页 |
·麦麸中蛋白对斜卧青霉生物质降解酶合成的影响 | 第160-161页 |
·麦麸中木聚糖对斜卧青霉纤维素酶与木聚糖酶合成的影响 | 第161-163页 |
·麦麸中可溶性及不可溶性成分对斜卧青霉纤维素酶与木聚糖酶合成的影响 | 第163-164页 |
·麦麸与纤维素粉可溶性成分中蛋白、单糖与寡糖的分析 | 第164-165页 |
·添加麦麸汁对斜卧青霉生长与产酶的影响 | 第165-167页 |
·添加纤维二糖及纤维寡糖对斜卧青霉生长与产酶的影响 | 第167-168页 |
·讨论 | 第168-169页 |
本章小节 | 第169-170页 |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170-172页 |
1 本论文取得的创新性结果 | 第170页 |
2 本论文存在的问题及深入方向 | 第170-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172-18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88-190页 |
致谢 | 第190-192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192-193页 |
附录:发表论文(含投稿中论文) | 第193-22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