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自动化系统论文--自动控制、自动控制系统论文

CAN总线应用系统设计

第1章 绪论第1-12页
   ·课题的提出及意义第10页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目的第10-12页
第2章 深入理解CAN 总线第12-20页
   ·CAN 总线的发展历程第12-13页
     ·CAN 总线的起源第12页
     ·CAN 总线的前景第12-13页
   ·CAN 总线的特点第13-14页
   ·CAN 总线技术规范第14-20页
     ·CAN 通讯协议第14-16页
     ·CAN 数据交换原理第16页
     ·CAN 实时数据传输第16-17页
     ·CAN 报文帧类型第17-19页
     ·CAN 错误检测第19-20页
第3章 CAN 总线控制器与单片机的接口技术第20-33页
   ·CAN 器件的选择第20-22页
     ·CAN 控制器SJA1000第20-21页
     ·CAN 总线驱动器82C250第21-22页
   ·CAN-232智能CAN接口卡的设计第22-30页
     ·硬件电路设计第22-26页
       ·硬件总体结构第22-23页
       ·SJA1000 与AT89C52 的接口第23-24页
       ·CAN控制器与驱动器的连接第24-25页
       ·TTL 与R5232C 电平转换电路第25-26页
     ·软件设计第26-30页
       ·软件总体结构第26页
       ·CAN 结点初始化第26-28页
       ·CAN 报文发送过程第28-29页
       ·CAN 报文接收过程第29-30页
   ·利用CAN-232智能CAN接口卡组建CAN控制网络第30-33页
     ·实现R5232 点对点远程通讯第30-31页
     ·实现R5232 多机通讯网络第31-33页
第4章 CAN总线控制器与PC机的接口技术第33-42页
   ·智能型 ISA 总线CAN 适配卡设计第33-37页
     ·智能适配卡总体结构第33页
     ·硬件电路设计第33-36页
       ·双口RAM-IDT7132第33-35页
       ·双口RAM 的连接第35-36页
     ·软件设计第36-37页
       ·MCS-51 程序第36页
       ·PC 机应用程序第36-37页
   ·非智能型ISA 总线CAN 适配卡设计第37-39页
     ·硬件电路设计第37页
     ·软件设计第37-39页
       ·虚拟设备驱动程序设计第38-39页
       ·动态连接库设计第39页
   ·PCI 总线 CAN 适配卡设计第39-42页
     ·专用接口芯片PC19052第40页
     ·从ISA 到PCI第40-42页
第5章 基于CAN总线的温度、湿度实时监控系统(硬件)第42-50页
   ·系统总体方案第42-43页
   ·系统技术指标第43-44页
     ·器件技术参数第43-44页
     ·温、湿度测量指标第44页
   ·系统硬件设计第44-50页
     ·传感器的选择第44-48页
       ·1 总线简介第44-45页
       ·数字温度传感器D518820第45-46页
       ·相对湿度传感器HIH3610第46页
       ·智能电池监视器D52438第46-48页
     ·1 总线与 AT89C52 的接口及保护电路第48页
     ·数字湿度传感器设计第48-50页
第6章 基于CAN总线的温度、湿度实时监控系统(软件)第50-61页
   ·系统软件总体结构第50页
   ·中央管理控制程序设计第50-57页
     ·参数设定模块设计第51-52页
       ·报警限度第51-52页
       ·写入地址第52页
     ·发送模块设计第52-55页
       ·命令帧格式第52-53页
       ·CRC 的生成第53-55页
     ·接收及数据处理模块设计第55-57页
       ·数据帧格式第55-56页
       ·数据处理模块设计第56-57页
   ·CAN-232电平转换程序设计第57-58页
     ·CAN 通讯端数据帧描述第57-58页
   ·智能结点程序设计第58-61页
     ·多路采集模块第58-61页
       ·1 总线操作命令第58-59页
       ·多路采集原理第59-60页
       ·多路采集周期估算第60-61页
总结及展望第61-63页
参考文献第63-65页
致谢第65-66页
附录第66-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三种入侵植物的它感作用和对光环境的适应
下一篇: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中的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