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合作学习提高高中英语写作课的实效性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合作学习的理论概述 | 第11-26页 |
·合作学习的概念 | 第11-13页 |
·斯莱文的定义 | 第11页 |
·约翰逊兄弟的定义 | 第11-12页 |
·沙伦的定义 | 第12页 |
·王坦的定义 | 第12-13页 |
·王红宇的定义 | 第13页 |
·林生傅的定义 | 第13页 |
·合作学习的历史 | 第13-15页 |
·合作学习在西方的历史 | 第14页 |
·合作学习在中国的历史 | 第14-15页 |
·合作学习的主要流派及方法 | 第15-18页 |
·学生分组学习(STL) | 第15-16页 |
·游戏竞赛法(TGT) | 第16页 |
·小组辅导个别学习(TAI) | 第16页 |
·合作性读写一体化(CIRC) | 第16-17页 |
·切块拼接法改进型(Jigsaw Ⅱ) | 第17页 |
·共同学习法(LT) | 第17页 |
·合作性冲突法(CC) | 第17-18页 |
·小组探究法(GI) | 第18页 |
·结构法(SA) | 第18页 |
·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 | 第18-22页 |
·合作学习的互动观 | 第18-19页 |
·合作学习的目标观 | 第19-20页 |
·合作学习的师生观 | 第20页 |
·合作学习的形式观 | 第20-21页 |
·合作学习的情境观 | 第21页 |
·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观 | 第21-22页 |
·合作学习理论基础 | 第22-26页 |
·集体动力理论 | 第22-23页 |
·社会互赖理论 | 第23页 |
·控制理论 | 第23-24页 |
·社会凝聚理论 | 第24-25页 |
·认知精制理论 | 第25-26页 |
第二章 合作学习的发展现状及实施策略 | 第26-31页 |
·合作学习的发展现状 | 第26页 |
·新课程改革对合作学习的要求 | 第26-27页 |
·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 第27-31页 |
·划分学习小组 | 第28-29页 |
·确定小组合作目标 | 第29页 |
·组内成员分工协作 | 第29-30页 |
·确定合作主要评价指标 | 第30-31页 |
第三章 高中英语写作的教学现状 | 第31-40页 |
·高中英语写作主要教学法 | 第31-34页 |
·结果教学法 | 第31-32页 |
·过程教学法 | 第32页 |
·体裁教学法 | 第32-34页 |
·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 第34-37页 |
·新课程改革对高中英语写作的要求 | 第37-40页 |
第四章 合作学习指导中学英语写作 | 第40-64页 |
·实验准备 | 第40-42页 |
·实验目的 | 第41页 |
·实验假设 | 第41页 |
·实验方法 | 第41页 |
·实验对象 | 第41-42页 |
·过程和方法 | 第42-54页 |
·划分合作学习小组 | 第42-43页 |
·确定小组合作目标 | 第43页 |
·组内成员分工协作 | 第43-45页 |
·确定小组活动的评价指标 | 第45-48页 |
·合作学习的过程监控 | 第48-49页 |
·教学案例 | 第49-54页 |
·数据分析和结论 | 第54-64页 |
·实验前测和写作学习的问卷调查 | 第54-58页 |
·实验后测和问卷调查 | 第58-61页 |
·数据分析和结论 | 第61-64页 |
结论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附录 | 第69-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