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12页 |
·货币政策的概述 | 第10-11页 |
·货币政策工具的简介 | 第11-12页 |
2 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及发展历史 | 第12-18页 |
·法定存款准备金工具的概念及作用 | 第12-15页 |
·法定存款准备金工具的概念及基本内容 | 第12-13页 |
·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种类 | 第13页 |
·法定存款准备金工具的作用 | 第13-14页 |
·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工具的优缺点 | 第14-15页 |
·法定存款准备金工具的发展历程 | 第15-18页 |
·法定存款准备金工具在美国的发展历程 | 第15-16页 |
·法定存款准备金在我国的发展阶段 | 第16-18页 |
3 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在我国的应用及效果 | 第18-31页 |
·法定存款准备金工具在我国的应用及效果 | 第18-22页 |
·第一阶段(1984年~1985年),简单差额准备制度 | 第18页 |
·第二阶段(1985年~2003年),单一准备制度 | 第18-20页 |
·第三阶段(2004年~至今),差别准备制度 | 第20-22页 |
·影响法定存款准备金工具效应的因素 | 第22-31页 |
·法定存款准备金自身时滞的影响 | 第22-24页 |
·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自身的缺陷 | 第24-25页 |
·利率非市场化阻碍法定存款准备金效用的发挥 | 第25页 |
·法定存款准备金工具的传导机制效率较低 | 第25-29页 |
·货币政策转导机制的种类 | 第26-28页 |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演变及效果 | 第28-29页 |
·银行系统内流动性的过剩 | 第29-30页 |
·巨额超额准备金的存在 | 第30-31页 |
4 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应用中的问题及其对策 | 第31-46页 |
·货币政策运行环境与法定存款准备金工具的应用 | 第31-34页 |
·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发展的“不协调” | 第31-32页 |
·利率非市场化与货币政策调节“不协调” | 第32-34页 |
·利率形成非市场化 | 第32-33页 |
·利率调控的非市场化 | 第33-34页 |
·汇率管制与金融全球化“不协调” | 第34页 |
·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与法定存款准备金工具的应用 | 第34-42页 |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 第34-37页 |
·其他国家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演变过程及借鉴 | 第35-36页 |
·我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演变过程 | 第36-37页 |
·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 第37-40页 |
·其他国家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演变过程及借鉴 | 第38-39页 |
·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演变过程 | 第39-40页 |
·我国货币政策货币最终目标、中介目标选择及法定存款准备金工具的应用 | 第40-42页 |
·传导机制与法定存款准备金工具的应用 | 第42-46页 |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自身的问题 | 第42-43页 |
·我国金融市场发展滞后 | 第42-43页 |
·管制利率割裂我国货币政策有效传导 | 第43页 |
·外界因素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干扰 | 第43-44页 |
·商业银行发展滞后阻碍传导机制的畅通 | 第43页 |
·预期是货币政策传导中不容忽视的影响因素 | 第43-44页 |
·对策 | 第44-46页 |
·坚定不移推进利率市场化 | 第44页 |
·建立现代商业银行体系 | 第44-45页 |
·加快企业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 第45-46页 |
5 法定存款准备金工具在我国未来宏观调控中应用的展望 | 第46-50页 |
·法定存款准备金工具将成为我国常规货币政策工具 | 第46-47页 |
·现阶段的金融体制需要法定存款准备金这项工具 | 第46-47页 |
·货币供给量作为中介目标决定了法定存款准备金常用工具的地位 | 第47页 |
·法定存款准备金的便利性稳固了其常用工具的地位 | 第47页 |
·不断完善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 | 第47-48页 |
·金融体系扩容,准备金范围应随之扩大 | 第48页 |
·不同存款种类不同准备金制 | 第48页 |
·超额准备金付息应被“叫停” | 第48页 |
·法定存款准备金工具与其他政策的配合使用将是必然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3-54页 |
详细摘要 | 第54-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