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前言 | 第8-13页 |
第一章 | 第13-41页 |
第一节:中伊两国艺术相互影响的起始 | 第13-18页 |
第二节:蒙古伊利汗王朝及伊朗和中国的政治、文化历史状况 | 第18-23页 |
第三节:拉希德·丁·法泽尔拉赫、《史集》及拉卜·拉希迪城中城 | 第23-41页 |
一:《史集》简介 | 第23-30页 |
二:保留下来的《史集》不同版本 | 第30-34页 |
三:拉希德·丁·法泽尔拉赫·哈马丹尼的生平 | 第34-35页 |
四:拉希德·丁在汉学方面的研究活动 | 第35-36页 |
五:拉卜·拉希迪城中城 | 第36-41页 |
第二章 | 第41-64页 |
第一节:伊斯兰教兴起之后伊朗绘画艺术的四种流派 | 第41-45页 |
第二节:蒙古伊利汗时期伊朗绘画研究和重要典籍绘画介绍 | 第45-64页 |
第三章 | 第64-143页 |
第一节:《史集》部分绘画作品及其创作方法分析 | 第64-82页 |
第二节:伊利汗时期在拉希德·丁艺术工坊的画家们及《史集》插图版编撰的方法 | 第82-94页 |
第三节:哈利里博士藏本中中国历史部分皇帝肖像的分析 | 第94-116页 |
第四节:菲尔多西的《列王纪》与绘画传统 | 第116-143页 |
一:菲尔多西的《列王纪》与绘画传统 | 第116-122页 |
二:《列王纪》若干手抄本的初步研究及其绘画艺术的特点 | 第122-131页 |
三:更为古老的菲尔多西《列王纪》手抄本 | 第131-143页 |
第四章 | 第143-190页 |
第一节:伊朗细密画的特征及中国绘画艺术的影响 | 第143-151页 |
第二节:札剌亦儿王朝绘画风格及其与中国绘画的渊源 | 第151-161页 |
第三节:帖木儿时期伊朗绘画历史演进及各流派风格研究 | 第161-170页 |
第四节:帖木儿时期伊朗绘画及中国绘画的影响 | 第170-173页 |
第五节:西亚赫·卡拉姆——在传统上的创新 | 第173-190页 |
结论 | 第190-193页 |
附录一 | 第193-216页 |
主要书名目录(中文) | 第193-194页 |
主要参考书目(波斯语) | 第194-198页 |
主要参考书目(英语) | 第198-199页 |
图片目录 | 第199-208页 |
英文摘要 | 第208-216页 |
附录二 | 第216-223页 |
成吉思汗蒙古帝国及伊利汗王朝诸统治者族谱 | 第216-217页 |
伊朗历史年表(简表) | 第217-219页 |
索引 | 第219-223页 |
后记 | 第22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