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引言 | 第6-8页 |
第一章 苦难意识的生成 | 第8-20页 |
—、地域文化的影响 | 第8-11页 |
二、苦难的个人生活经历 | 第11-16页 |
三、中外作家的熏染 | 第16-20页 |
第二章、苦难形态与苦难表现空间 | 第20-31页 |
一、苦难形态的文本呈现 | 第20-26页 |
1、贫穷饥饿带来的痛苦和精神压抑 | 第20-22页 |
2、婚恋不幸给青年造成的心理创伤 | 第22-24页 |
3、极左政治和权力强势对人的伤害 | 第24-26页 |
二、苦难表现空间的开拓—“交叉地带” | 第26-31页 |
第三章、面对苦难的姿态及其对苦难价值的追寻 | 第31-44页 |
一、面对苦难的姿态 | 第31-40页 |
1、承受与淡化 | 第31-35页 |
2、反抗与超越 | 第35-40页 |
二、对苦难价值的追寻 | 第40-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后记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