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微生物学论文

琥珀酸产生菌的分离鉴定、诱变选育及发酵条件优化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8页
致谢第8-13页
第一章 引言第13-23页
   ·琥珀酸的结构及理化性质第13-14页
     ·琥珀酸的物理性质第13页
     ·琥珀酸的化学性质第13-14页
   ·琥珀酸的生产与应用第14-17页
     ·化学合成法第14-15页
     ·发酵法第15页
     ·琥珀酸生产方法成本第15页
     ·琥珀酸的应用第15-17页
   ·国内外发酵琥珀酸菌种的研究现状第17-22页
     ·产琥珀酸放线杆菌第18-20页
     ·曼海姆产琥珀酸菌第20-21页
     ·产琥珀酸厌氧螺菌第21页
     ·基因工程大肠杆菌第21-22页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内容第22-23页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2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22-23页
第二章 琥珀酸产生菌的分离筛选与初步鉴定第23-37页
   ·实验材料第24-25页
     ·菌种来源第24页
     ·试剂材料与仪器第24-25页
     ·培养基第25页
   ·菌株初步鉴定方法第25-26页
     ·形态特征鉴定方法第25-26页
     ·生化反应鉴定方法第26页
   ·分离筛选方案设计第26-30页
     ·筛选步骤第26-27页
     ·采样第27页
     ·富集培养第27页
     ·纯种分离第27-28页
     ·发酵培养与预处理第28页
     ·TLC薄层色谱点样初筛第28-29页
     ·HPCE法确定复筛产物检测方法第29-30页
     ·发酵液中有机酸检测方法的建立第30页
   ·结果与分析第30-35页
     ·富集培养与纯种分离结果第30-31页
     ·薄层色谱法初筛第31-32页
     ·复筛检测方法 HPCE的优化及筛选结果第32-34页
     ·形态特征的鉴定结果第34-35页
     ·生化反应的鉴定结果第35页
   ·本章小结第35-37页
第三章 产琥珀酸菌株的诱变选育第37-53页
   ·材料与方法第37-41页
     ·材料与仪器设备第37-38页
     ·主要培养基的制备第38-39页
     ·试验方法第39页
     ·检测方法第39-41页
   ·诱变试验方案第41-43页
     ·诱变前处理第41页
     ·紫外线照射诱变试验第41-42页
     ·平板筛选第42页
     ·突变株与B-15发酵产酸比较试验第42-43页
     ·方案流程图第43页
   ·结果与讨论第43-52页
     ·原始菌株的生长曲线第43-44页
     ·最适紫外线照射诱变剂量第44-45页
     ·平板筛选试验结果第45-51页
     ·突变株与原始菌株 B-15发酵产酸性能比较第51-52页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四章 突变菌株发酵条件优化第53-64页
   ·材料与方法第53-54页
     ·材料第53页
     ·主要仪器与设备第53页
     ·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第53-54页
     ·检测方法第54页
   ·实验方案第54-56页
     ·不同碳源对发酵的影响第54页
     ·碳源浓度对发酵的影响第54页
     ·不同氮源对发酵的影响第54页
     ·氮源配比对发酵的影响第54-55页
     ·Mg~(2+)、Ca~(2+)、K~+、Na~+四种无机盐离子对发酵的影响第55页
     ·温度对发酵的影响第55页
     ·CO_2浓度对发酵的影响第55页
     ·转速对发酵的影响第55页
     ·接种量对发酵的影响第55-56页
   ·结果与讨论第56-63页
     ·培养基组成对突变株产琥珀酸的影响结果第56-61页
     ·培养条件对突变株发酵产琥珀酸的影响结果第61-63页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64-66页
   ·结论第64页
   ·展望第64-66页
参考文献第66-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两类时滞微分系统正平衡点的稳定性与全局Hopf分支
下一篇:几类脉冲微分方程的边值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