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胎教思想及应用的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前言 | 第8-9页 |
上篇 文献综述 | 第9-31页 |
综述一 古代中医胎教思想发展概况 | 第9-24页 |
1. 先秦:中医胎教思想的萌芽阶段 | 第9-11页 |
·《周易》:中医胎教思想哲学观的渊源 | 第10页 |
·《内经》:中医胎教思想医学理论的滥觞 | 第10-11页 |
2. 秦汉:中医胎教思想初具雏形 | 第11-15页 |
·《胎产书》:逐月养胎方之祖 | 第12页 |
·张仲景:妇科临床之肇始 | 第12-13页 |
·治病安胎,胆识过人 | 第12-13页 |
·去除劣胎,确保优生 | 第13页 |
·辨体施药,优孕优胎 | 第13页 |
·贾谊:音乐胎教的创始人 | 第13-14页 |
·王充:养生应从胎教开始 | 第14-15页 |
3. 魏晋南北朝:中医胎教思想的框架基本建立 | 第15-16页 |
·《逐月养胎方》:体系化的中医胎教思想 | 第15页 |
·《褚氏遗书》:一部影响很大的论著 | 第15-16页 |
·合男女必当其年 | 第15-16页 |
·男女胚胎成形说 | 第16页 |
·少生以养生 | 第16页 |
·《颜氏家训》:胎教是家庭教育开始的最佳时期 | 第16页 |
4. 隋唐:中医胎教思想的科学性进一步完善 | 第16-19页 |
·《诸病源候论》:蕴含有较完备的胎教思想 | 第17页 |
·《经效产宝》:先治原发病的安胎原则 | 第17页 |
·《千金方》:以重视妇产科而闻名 | 第17-19页 |
·主张设立妇科专科 | 第18页 |
·务以养胎保胎为要 | 第18页 |
·男女共调,治不孕不育 | 第18-19页 |
5. 宋元:中医胎教思想发展成熟 | 第19-21页 |
·《妇人大全良方》:完善的胎教体系 | 第19-20页 |
·金元四大家:充实了中医胎教的内容 | 第20-21页 |
·《女科百问》:第一部妇产科普及读物 | 第21页 |
6. 明清:中医胎教思想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增强 | 第21-24页 |
·万密斋:胎教应该反对封建迷信 | 第22页 |
·王清任:对胚胎的认识更加准确 | 第22-23页 |
·康有为:中医胎教思想社会化的实践者 | 第23-24页 |
综述二 近现代中医胎教思想发展概况 | 第24-27页 |
1. 以古代中医胎教的著作为纲来研究 | 第24页 |
2. 以中医胎教的特点为纲来研究 | 第24-25页 |
3. 以中医胎教社会化为目的的研究 | 第25页 |
4. 以社会调查为基础的产前健康教育 | 第25-26页 |
5. 结合中医体质学说的辨体养胎 | 第26页 |
6. 胎教在争论中的发展 | 第26-27页 |
小结 | 第27-28页 |
参考文献 | 第28-31页 |
下篇 正文 | 第31-61页 |
第一部分 逐月养胎方的研究 | 第31-40页 |
1. 逐月养胎方的发展源流 | 第31-32页 |
2. 逐月养胎方的内容解析 | 第32-38页 |
·对胎儿生长发育规律的认识 | 第32-33页 |
·对中医综合方法实施胎教的认识 | 第33页 |
·对妊娠疾病的防治 | 第33-36页 |
·逐月养胎方运用酒剂的机理 | 第36-37页 |
·对分经养胎合理性的分析 | 第37-38页 |
3. 逐月养胎方的现代应用 | 第38-39页 |
·指导优境养胎 | 第38-39页 |
·指导临床用药 | 第39页 |
4. 小结 | 第39-40页 |
第二部分 中医胎教思想基本理论的研究 | 第40-47页 |
1. 慎始正本 | 第40-42页 |
·婚配对象 | 第40页 |
·调元培本 | 第40-41页 |
·布育种子 | 第41-42页 |
·受孕时机 | 第41-42页 |
·受孕环境 | 第42页 |
2. 协调平衡 | 第42-45页 |
·阴阳平衡 | 第42-43页 |
·气血平衡 | 第43页 |
·脏腑平衡 | 第43-45页 |
·心 | 第44页 |
·肺 | 第44页 |
·脾 | 第44页 |
·肝 | 第44-45页 |
·肾 | 第45页 |
3. 外象内感 | 第45-46页 |
·孕妇言行举止对胎儿的影响 | 第45-46页 |
·孕妇所处环境对胎儿的影响 | 第46页 |
·孕妇精神情志对胎儿的影响 | 第46页 |
4. 小结 | 第46-47页 |
第三部分 中医胎教思想基本方法的研究 | 第47-55页 |
1. 心性修养 | 第47-48页 |
·精神修养 | 第47-48页 |
·文化修养 | 第48页 |
2. 饮食调理 | 第48-50页 |
·饮食最宜清淡 | 第49页 |
·饮食要营养丰富 | 第49页 |
·饮食有节 | 第49-50页 |
·戒烟戒酒 | 第50页 |
·发挥药膳优势 | 第50页 |
3. 起居调摄 | 第50-52页 |
·居住环境 | 第50-51页 |
·谨避寒暑 | 第51页 |
·劳逸适度 | 第51-52页 |
·房事有节 | 第52页 |
4. 审施针药 | 第52-54页 |
·切忌讳疾忌医 | 第52-53页 |
·选择正规医生 | 第53页 |
·妊娠禁忌药物 | 第53-54页 |
5. 小结 | 第54-55页 |
第四部分 中医胎教和其它胎教的比较研究 | 第55-59页 |
1. 中医胎教与韩日胎教的比较 | 第55-56页 |
2. 中医胎教与西方胎教的比较 | 第56-57页 |
3. 中医胎教思想的局限性 | 第57页 |
4. 小结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结语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个人简历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