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散乐的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4页 |
前言 | 第14-17页 |
第一章 唐代散乐概说 | 第17-28页 |
·"散乐"及其历史渊源 | 第17-23页 |
·散乐概念的界定 | 第17-18页 |
·散乐的历史渊源 | 第18-23页 |
·唐代散乐发展的社会环境 | 第23-28页 |
·政治环境 | 第23-25页 |
·经济环境 | 第25-26页 |
·文化环境及域外影响 | 第26-28页 |
第二章 唐代散乐的文献考证 | 第28-41页 |
·《通典》中的唐代散乐史料 | 第28-30页 |
·关于幻术类的史料记载 | 第28页 |
·关于杂技类的史料记载 | 第28-29页 |
·关于歌舞戏与舞蹈的史料记载 | 第29-30页 |
·关于动物戏的史料记载 | 第30页 |
·《乐府杂录》中的唐代散乐史料 | 第30-33页 |
·关于歌舞戏与舞蹈的记载 | 第30-32页 |
·关于动物戏的记载 | 第32页 |
·关于散乐表演场面的记载 | 第32页 |
·关于戏弄的记载 | 第32-33页 |
·《教坊记》中的唐代散乐史料 | 第33-34页 |
·散乐置于教坊的原因 | 第33页 |
·关于散乐伎人的记载 | 第33-34页 |
·关于歌舞戏的记载 | 第34页 |
·《旧唐书》中的唐代散乐史料 | 第34-36页 |
·有关动物戏的史料 | 第34-35页 |
·有关杂技类的史料 | 第35页 |
·有关幻术的史料 | 第35页 |
·有关歌舞戏与舞蹈的史料 | 第35-36页 |
·有关戏弄类的史料 | 第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41页 |
第三章 唐代散乐的图像研究 | 第41-70页 |
·杂技类 | 第41-49页 |
·形体技巧 | 第41-43页 |
·空中技巧 | 第43-46页 |
·呈力技 | 第46-47页 |
·技巧耍弄 | 第47-49页 |
·幻术类 | 第49-52页 |
·传统幻术节目 | 第49-50页 |
·宗教幻术节目 | 第50页 |
·外国传入的幻术节目 | 第50-52页 |
·动物戏 | 第52-57页 |
·驯兽类 | 第52-54页 |
·乔装动物戏 | 第54-57页 |
·歌舞戏、戏弄与舞蹈 | 第57-70页 |
·歌舞戏 | 第58-63页 |
·戏弄 | 第63-66页 |
·舞蹈 | 第66-70页 |
第四章 唐代散乐的演出活动 | 第70-75页 |
·唐代散乐的组织机构 | 第70-71页 |
·唐初期散乐组织机构——太乐署 | 第70页 |
·唐中后期散乐组织机构——教坊 | 第70-71页 |
·唐代散乐的演出场合及其规模 | 第71-75页 |
·宫廷 | 第71-73页 |
·民间 | 第73-75页 |
第五章 唐代散乐的艺术特点 | 第75-82页 |
·品种繁多、内容丰富、技艺高超 | 第75-78页 |
·雅俗共赏的审美情趣 | 第78-79页 |
·中西艺术创新的成果 | 第79-82页 |
结语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5-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87-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