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黄河三角州浅层地下淡水资源的脆弱性评价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1章 绪 论 | 第10-17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论文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4-16页 |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第2章 浅层地下淡水资源脆弱性概述 | 第17-25页 |
·浅层地下淡水资源脆弱性概念及含义 | 第17-19页 |
·浅层地下淡水资源脆弱性评价 | 第19-25页 |
·评价影响因素 | 第20-21页 |
·评价方法 | 第21-25页 |
第3章 研究区概况 | 第25-40页 |
·地理位置 | 第25-26页 |
·经济概况 | 第26-27页 |
·地形地貌 | 第27-32页 |
·地形 | 第27-28页 |
·地貌 | 第28-32页 |
·地质环境概况 | 第32-35页 |
·地质构造 | 第32页 |
·新生代地层 | 第32-35页 |
·植被条件 | 第35-36页 |
·气象及水文条件 | 第36-40页 |
·气象 | 第36-38页 |
·水文条件 | 第38-40页 |
第4章 研究区浅层地下淡水分析及评价区分区 | 第40-52页 |
·地下水系统的总体特征及地下水分类 | 第40-42页 |
·地下水系统总体特征 | 第40-41页 |
·地下水分类 | 第41-42页 |
·浅层地下淡水补径排条件和水位动态特征 | 第42-43页 |
·垂向补给与排泄 | 第42页 |
·水平补给与排泄 | 第42-43页 |
·水位动态特征 | 第43页 |
·浅层地下淡水形成条件与水化学特征分析 | 第43-47页 |
·浅层地下淡水水质区域背景 | 第43-44页 |
·浅层地下淡水的年龄与成因 | 第44-45页 |
·浅层地下淡水的水化学特征 | 第45-46页 |
·浅层地下淡水水质评价 | 第46-47页 |
·浅层地下淡水评价分区 | 第47-52页 |
·分区原则 | 第47-48页 |
·评价区具体分区 | 第48-52页 |
第5章 研究区浅层地下淡水资源的脆弱性评价 | 第52-70页 |
·浅层地下淡水资源的脆弱性评价方法 | 第52-53页 |
·DRASTIC 指标体系 | 第52-53页 |
·评价因子的评分体系 | 第53页 |
·基于GIS 评价数据库的建立及应用 | 第53-55页 |
·浅层地下淡水资源脆弱性模型的选择和各指标的评价 | 第55-70页 |
·含水层埋深D | 第56-58页 |
·含水层净补给量R | 第58-59页 |
·含水层介质类型A | 第59-61页 |
·土壤介质类型S | 第61-63页 |
·地形坡度T | 第63-65页 |
·包气带岩性I | 第65-67页 |
·含水层水力传导系数C | 第67-70页 |
第6章 研究区浅层地下淡水脆弱性评价结果分析 | 第70-74页 |
·评价结果 | 第70-72页 |
·结论 | 第72-73页 |
·建议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著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