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一、引言 | 第10-17页 |
(一)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二)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2-16页 |
1.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2-13页 |
2.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 第13-16页 |
(四)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第16-17页 |
1.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2. 创新点 | 第16-17页 |
二、山东省矿产资源生态补偿的法制化需求 | 第17-27页 |
(一) 全国和外省矿产资源生态补偿的立法形势 | 第17-21页 |
1. 全国性的矿产资源生态补偿立法尚不健全 | 第17-19页 |
2. 与矿产资源生态补偿相关的地方性立法层出不穷 | 第19-21页 |
(二) 山东省矿产资源生态补偿缺乏法律支撑 | 第21-25页 |
1. 山东省矿产资源生态补偿实施效果评述 | 第21-23页 |
2. 山东省矿产资源生态补偿立法情况及不足 | 第23-25页 |
(三) 山东省矿产资源生态补偿法制化的路径选择 | 第25-27页 |
1. 立法形式的选择 | 第25-26页 |
2. 立法内容的选择 | 第26-27页 |
三、山东省矿产资源生态补偿基本范畴的法律界定 | 第27-34页 |
(一) 生态补偿及其法律涵义解析 | 第27-29页 |
1. 生态补偿的研究进展简述 | 第27-28页 |
2. 生态补偿的法律涵义 | 第28-29页 |
(二) 矿产资源生态补偿的法律界定 | 第29-33页 |
1. 矿产资源生态补偿的目的与实质 | 第29-31页 |
2. 矿产资源生态补偿的法律涵义和特征 | 第31-33页 |
(三) 矿产资源生态补偿法律关系的要素 | 第33-34页 |
1. 矿产资源生态补偿法律关系的主体 | 第33-34页 |
2. 矿产资源生态补偿法律关系的客体 | 第34页 |
3. 矿产资源生态补偿法律关系的内容 | 第34页 |
四、山东省矿产资源生态补偿的制度完善和法律衔接 | 第34-52页 |
(一) 山东省矿产资源生态补偿的基础性制度安排 | 第35-42页 |
1. 矿业权有偿取得和使用制度 | 第35-37页 |
2. 矿产资源生态补偿费制度 | 第37-38页 |
3. 废弃矿修复治理基金制度 | 第38-40页 |
4. 矿山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保证金制度 | 第40-42页 |
(二) 山东省矿产资源生态补偿的配套制度支持 | 第42-50页 |
1. 改革矿产资源生态补偿监管体制 | 第43-44页 |
2. 健全矿产资源生态补偿标准评估制度 | 第44-46页 |
3. 完善矿产资源规划制度 | 第46-47页 |
4. 拓展省外矿业权合作制度 | 第47-48页 |
5. 创新跨区矿产资源生态补偿责任承担机制 | 第48-50页 |
(三) 山东省矿产资源生态补偿立法与国家法律的衔接 | 第50-52页 |
1. 发挥国家生态补偿条例立法的指导作用 | 第50页 |
2. 提高与环境损害赔偿立法的互补效应 | 第50-51页 |
3. 促进环境保护立法与资源利用立法的统一 | 第51-52页 |
五、结语 | 第52-53页 |
注释 | 第53-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