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企业集群竞争力研究--以纺织企业集群为例
| 中文摘要 | 第1-11页 |
| ABSTRACT | 第11-13页 |
| 1 绪论 | 第13-15页 |
| ·研究背景 | 第13页 |
|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 ·创新点和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 2 企业集群竞争力研究综述 | 第15-28页 |
| ·企业集群的定义 | 第15页 |
| ·企业集群竞争力的内涵 | 第15-16页 |
| ·企业集群竞争力的来源 | 第16-22页 |
| ·成本节约 | 第17-18页 |
| ·完善的营销网络 | 第18-19页 |
| ·良好的技术创新模式 | 第19-20页 |
| ·产品差异化 | 第20-21页 |
| ·发挥企业集群的组织优势 | 第21-22页 |
| ·企业集群竞争力的特征 | 第22-24页 |
| ·企业集群竞争力的评价 | 第24-28页 |
| ·定性评价 | 第24-25页 |
| ·定量评价 | 第25-28页 |
| 3 义乌企业集群发展现状、形成动因及竞争力表现 | 第28-40页 |
| ·义乌企业集群发展现状 | 第28-30页 |
| ·义乌企业集群形成动因分析 | 第30-35页 |
| ·文化因素 | 第30-32页 |
| ·资源因素 | 第32-33页 |
| ·政府因素 | 第33-35页 |
| ·义乌企业集群竞争力的表现 | 第35-40页 |
| ·产品种类繁多 | 第35页 |
| ·价格优势 | 第35-36页 |
| ·专业化分工与协作 | 第36-37页 |
| ·拥有较高的模仿创新能力 | 第37-38页 |
| ·形成区域性规模 | 第38-39页 |
| ·利用中国小商品城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 第39-40页 |
| 4 义乌企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40-45页 |
| ·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 第40-41页 |
| ·指标的筛选与确定 | 第41-43页 |
| ·一级指标的选择 | 第41-42页 |
| ·二级指标的筛选 | 第42-43页 |
| ·指标综合 | 第43-45页 |
| 5 义乌纺织企业集群竞争力状况的定量评价 | 第45-50页 |
| ·纵向比较 | 第45-47页 |
| ·横向比较 | 第47-49页 |
| ·小结 | 第49-50页 |
| 6 义乌纺织企业集群竞争力状况的定性评价 | 第50-56页 |
| ·评价工具──钻石模型 | 第50-51页 |
| ·义乌纺织企业集群竞争力分析 | 第51-55页 |
| ·要素条件 | 第51-52页 |
| ·需求条件 | 第52-53页 |
| ·相关支撑产业 | 第53-54页 |
| ·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 | 第54-55页 |
| ·机遇 | 第55页 |
| ·政府 | 第55页 |
| ·小结 | 第55-56页 |
| 7 义乌纺织企业集群竞争力的提升 | 第56-62页 |
| ·企业层面 | 第56-58页 |
| ·制定科学的人才引进政策与培养计划 | 第56-57页 |
| ·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技术含量 | 第57-58页 |
| ·集群层面 | 第58-60页 |
| ·完善和发挥集群中介组织的功能 | 第58-59页 |
| ·促使企业集群品牌的形成 | 第59-60页 |
| ·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培育区域创新体系 | 第60页 |
| ·政府层面 | 第60-62页 |
| 结束语 | 第62-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 致谢 | 第67-68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8-69页 |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