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一、青少年道德教育现状分析 | 第6-8页 |
(一) 世界性的道德危机呼唤高效的道德教育 | 第6页 |
(二) 我国青少年的道德教育现状不容乐观 | 第6-7页 |
(三) 道德价值多元背景下的道德教育尤为重要 | 第7-8页 |
二、我国青少年道德教育实效低下的原因探究 | 第8-13页 |
(一) 全球化的冲击对我国的道德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 第8-9页 |
(二) 社会转型使我国旧有的道德教育观念发生动摇 | 第9-10页 |
(三) 道德教育自身存在的不容忽视的问题 | 第10-13页 |
1、认知主义和行为主义的错误取向 | 第10-11页 |
2、道德教育标准过高,脱离时代社会实际 | 第11-12页 |
3、道德教育层次缺乏,脱离未成年人实际 | 第12-13页 |
4、道德教育方法过于单向,忽视教育对象的实践性 | 第13页 |
三、历史课在道德教育中的功能 | 第13-16页 |
(一) 育人功能是历史教育的基本功能 | 第14页 |
(二) 历史课是实施道德教育的主渠道 | 第14-16页 |
1、促进中学生正确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 第14-15页 |
2、激励学生形成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及振兴民族、创造更高文明的使命感 | 第15页 |
3、拓宽学生的历史认识空间,提高学生思想境界 | 第15页 |
4、使学生易于接受具有时代精神的道德规范 | 第15-16页 |
四、历史课发挥道德教育功能的原则 | 第16-17页 |
(一) 永恒性原则 | 第16页 |
(二) 主体性原则 | 第16页 |
(三) 实效性原则 | 第16-17页 |
(四) 灵活性和趣味性原则 | 第17页 |
(五)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 第17页 |
(六) 实践性原则 | 第17页 |
五、提高中学生道德素质的思考与对策 | 第17-26页 |
(一) 强化谦虚、诚信、坚忍不拔、勇于创新等良好品质的塑造 | 第18-19页 |
(二) 坚持以人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 第19-20页 |
(三) 创设情境教学 | 第20-22页 |
1、创设导入情境,以趣促学 | 第21页 |
2、创造授课情境,借境生情 | 第21-22页 |
3.创设结课情境,升华情感 | 第22页 |
(四) 强化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 第22-23页 |
(五) 提升教师人格魅力 | 第23-26页 |
1、加强教师个性修养 | 第23-24页 |
2、树立教师崇高的威信 | 第24页 |
3、塑造良好的教师角色 | 第24-25页 |
4、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 第25-26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26-27页 |
Abstract | 第27-2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