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1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页 |
·作物蒸发蒸腾量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国外对蒸发蒸腾量的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国内对蒸发蒸腾量的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水分胁迫条件下作物蒸发蒸腾量估算方法的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作物蒸发蒸腾量的测定方法 | 第13-19页 |
·水量平衡法 | 第15-16页 |
·蒸渗仪法 | 第16-18页 |
·波文比--能量平衡法 | 第18-19页 |
·农田地下水补给的研究进展 | 第19页 |
·讨论 | 第19-21页 |
·水分亏缺条件下作物蒸发蒸腾及作物系数 | 第19-20页 |
·农田地下水补给 | 第20-21页 |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1-25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1页 |
·研究方法 | 第21-24页 |
·试验区概况 | 第21-22页 |
·试验处理与观测 | 第22页 |
·作物蒸发蒸腾量的测定 | 第22-23页 |
·棵间土壤蒸发的测定 | 第23页 |
·土壤含水量的测定 | 第23页 |
·作物生理指标的测定 | 第23-24页 |
·农田小气候的观测 | 第24页 |
·冬小麦大田非充分灌实验小区的布置 | 第24-25页 |
第三章 水分亏缺条件下作物蒸发蒸腾量计算方法中参数的确定 | 第25-44页 |
·水分亏缺条件下作物蒸发蒸腾量计算中参数的计算 | 第26页 |
·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的计算 | 第26-31页 |
·参数的确定 | 第31-39页 |
·基础作物系数K_(cb) 的确定 | 第31-37页 |
·土壤水分胁迫系数K_s 的确定 | 第37-39页 |
·结果分析 | 第39-43页 |
·K_s 的计算结果分析 | 第39-40页 |
·作物系数K_c 的计算结果分析 | 第40-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水分亏缺条件下作物蒸发蒸腾量 | 第44-56页 |
·作物蒸发蒸腾量的计算 | 第44页 |
·冬小麦蒸发蒸腾量的结果与分析 | 第44-48页 |
·冬小麦耗水量变化幅度及规律 | 第47页 |
·麦田实际蒸发蒸腾量的组成 | 第47-48页 |
·棵间土壤蒸发与叶面蒸腾的比例关系 | 第48-49页 |
·棵间蒸发(E)与作物蒸发蒸腾(ET_A)的关系 | 第49页 |
·生长期蒸腾量(T)和棵间蒸发量(E)与蒸发蒸腾量(ET_A)的关系 | 第49-52页 |
·土壤有效水分储量及其变化规律 | 第52-55页 |
·土壤含水量与作物系数的关系 | 第53页 |
·表层土壤含水量与E/ET 的关系 | 第53-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五章 不同埋深条件下地下水补给量 | 第56-6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7-59页 |
·地下水埋深对补给量的影响 | 第57-58页 |
·气温变化对地下水补给量的影响因素 | 第58-59页 |
·降水和灌水对入渗补给的影响 | 第59页 |
·地下水补给的极限深度 | 第59页 |
·地下水补给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59-61页 |
·对现有地下水蒸发经验公式的分析 | 第59-60页 |
·模型的建立 | 第60-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作者简介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