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绪论 | 第5-13页 |
一、研究现状与论题的提出 | 第5-10页 |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思路 | 第10-13页 |
第一章 现代汉语与“文学之文” | 第13-45页 |
第一节 言文互动的三种话语类型确立的历史考察 | 第14-22页 |
第二节 言文互动的基点:现代汉语的“体”与“用” | 第22-33页 |
第三节 言文互动的起点:从“应用之文”到“文学之文” | 第33-45页 |
第二章 风格的确立:口语与书面语 | 第45-69页 |
第一节 方言与口语化 | 第45-52页 |
第二节 被普通话讲述的方言 | 第52-60页 |
第三节 “言文一致”的等量与不等量“翻译” —— 从《小二黑结婚》到《“锻炼锻炼”》 | 第60-69页 |
第三章 资源的攫取:欧化与白话 | 第69-94页 |
第一节 “乞灵”与质疑:汉语欧化的阶段论与意识形态 | 第69-78页 |
第二节 翻译的可能性条件:使用与规定 | 第78-87页 |
第三节 “宁信而不顺”:语言主体经验的双重言说 | 第87-94页 |
第四章 质地的生成:古典与现代 | 第94-120页 |
第一节 选择与介入:20世纪中国文学诗性的一种考察 | 第94-101页 |
第二节 古典与现代的文体转换:从诗到小说 | 第101-111页 |
第三节 汪曾褀的不说谎的“浪漫主义”:生活与诗 | 第111-120页 |
结语:新历史语境下的言文互动 | 第120-123页 |
主要参考书目 | 第123-127页 |
后记 | 第12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