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机构的计算机辅助分析与仿真
学位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1-4页 |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机构学概述 | 第10-12页 |
·机构学的重要地位 | 第10页 |
·机构学的发生、发展及特点 | 第10-11页 |
·机构学的基本内容 | 第11-12页 |
·机构仿真系统概述 | 第12-14页 |
·计算机辅助分析与仿真技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计算机辅助分析与仿真技术的发展现状 | 第13-14页 |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研究特点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平面连杆机构的组成和运动学分析 | 第16-31页 |
·平面连杆机构的组成原理 | 第16-17页 |
·研究机构组成的目的 | 第16页 |
·平面连杆机构的组成原理 | 第16-17页 |
·平面连杆机构的运动学分析 | 第17-30页 |
·机构运动学分析的目的及常用方法 | 第17-19页 |
·机构运动学分析的目的 | 第17-18页 |
·机构运动学分析的常用方法 | 第18-19页 |
·平面连杆机构的运动学分析 | 第19-30页 |
·带有转动副固结点的单杆的运动学分析 | 第19-20页 |
·带有移动副固结点的单杆的运动学分析 | 第20-23页 |
·RRR型Ⅱ级杆组的运动学分析 | 第23-25页 |
·RPR型Ⅱ级杆组的运动学分析 | 第25-27页 |
·RRP型Ⅱ级杆组的运动学分析 | 第27-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凸轮机构的分析与设计 | 第31-52页 |
·凸轮机构 | 第31-34页 |
·凸轮机构简介 | 第31页 |
·凸轮机构的分类 | 第31-32页 |
·凸轮机构的名词术语 | 第32-34页 |
·从动件的运动方程式 | 第34-43页 |
·三角函数类基本运动规律 | 第34-35页 |
·多项式类基本运动规律 | 第35-38页 |
·改进型运动规律 | 第38-43页 |
·平面凸轮廓线的设计 | 第43-51页 |
·统一的推导方法 | 第43-44页 |
·各类平面凸轮廓线的通用方程式 | 第44-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四章 机构的拓扑分析 | 第52-59页 |
·引言 | 第52页 |
·机构的拓扑图表示 | 第52-57页 |
·图的基本概念 | 第52-54页 |
·机构的拓扑图表示 | 第54-56页 |
·机构的矩阵表示 | 第56-57页 |
·关联矩阵表示法 | 第56页 |
·邻接矩阵表示法 | 第56-57页 |
·平面连杆机构与凸轮连杆机构在计算机内的表示 | 第57-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五章 平面连杆机构的计算机辅助分析与仿真 | 第59-82页 |
·平面连杆机构的计算机辅助分析与仿真系统简介 | 第59-63页 |
·系统的功能 | 第59页 |
·系统的使用 | 第59-63页 |
·部分平面连杆机构的分析结果 | 第63-81页 |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第六章 凸轮连杆机构的计算机辅助分析与仿真 | 第82-94页 |
·凸轮连杆机构的计算机辅助分析与仿真系统简介 | 第82-84页 |
·系统的功能 | 第82页 |
·系统的使用 | 第82-84页 |
·部分凸轮连杆机构的分析结果 | 第84-93页 |
·本章小结 | 第93-94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94-96页 |
·结论 | 第94页 |
·展望 | 第94-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9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99-100页 |
致谢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