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Summary | 第4-9页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第9-32页 |
第一章 兔出血症病毒研究进展 | 第9-21页 |
0 前言 | 第9页 |
1 RHDV 生物学特性 | 第9-10页 |
·形态学特性 | 第9-10页 |
·理化及血凝特性 | 第10页 |
·分离培养 | 第10页 |
2 RHDV 基因组结构及其功能 | 第10-11页 |
·RHDV 基因组 | 第10-11页 |
·RHDV 亚基因组 | 第11页 |
3. RHDV 的结构蛋白与非结构蛋白 | 第11-16页 |
·结构蛋白 | 第11-13页 |
·VP60 | 第11-13页 |
·VP10 | 第13页 |
·非结构蛋白 | 第13-16页 |
·2C解旋酶 | 第13页 |
·Vpg | 第13-14页 |
·3C样蛋白酶 | 第14-15页 |
·RdRp | 第15-16页 |
4. 病毒的变异性 | 第16页 |
5. 诊断检测 | 第16-17页 |
6. 结语 | 第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7-21页 |
第二章 RNA 病毒的反向遗传学 | 第21-32页 |
0 前言 | 第21页 |
1 反向遗传学的发展历程 | 第21-23页 |
2 RNA病毒反向遗传学操作技术的策略 | 第23页 |
3 正链RNA病毒的反向遗传学操作 | 第23-27页 |
·构建病毒基因组全长cDNA克隆 | 第23-24页 |
·感染性转录物的产生 | 第24-25页 |
·体内转录 | 第24页 |
·体外转录 | 第24-25页 |
·影响构建感染性克隆的限制性因素 | 第25-26页 |
·感染性克隆的产生与鉴定 | 第26-27页 |
4 病毒的拯救 | 第27-28页 |
5 反向遗传操作技术的应用与展望 | 第28-29页 |
·病毒基因组功能的研究 | 第28页 |
·新型疫苗的研究 | 第28页 |
·将 RNA 病毒改造成载体 | 第28-29页 |
·基因治疗 | 第29页 |
6 结语 | 第29页 |
参考文献 | 第29-32页 |
第二篇 研究报告 | 第32-53页 |
第三章 兔出血症病毒全长cDNA 的构建 | 第32-44页 |
0 前言 | 第32-3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3-39页 |
·材料 | 第33页 |
·病毒株、菌种、载体 | 第33页 |
·实验动物 | 第33页 |
·主要酶类和生物试剂 | 第33页 |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33页 |
·方法 | 第33-39页 |
·病毒的增殖 | 第33页 |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 第33页 |
·载体的选用 | 第33页 |
·RHDV JX/CHA/97 株基因组全序列的分段扩增 | 第33-36页 |
·病毒总RNA的提取 | 第34页 |
·cDNA第一链的合成 | 第34-35页 |
·PCR扩增 | 第35页 |
·PCR产物的纯化与回收 | 第35-36页 |
·RHDV JX/CHA/97 株全长cDNA 分子的装配及鉴定 | 第36-39页 |
·5’半分子的构建 | 第36-37页 |
·3’半分子的构建 | 第37-38页 |
·RHDV JX/97株全长cDNA重组质粒的构建 | 第38-39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9-41页 |
·RHDV JX/CHA/97 株的全基因组序列各片段的扩增 | 第39页 |
·重组质粒的鉴定 | 第39-40页 |
·重组质粒的电泳鉴定 | 第39页 |
·pBlDf 和pBlABDf 重组质粒的酶切鉴定 | 第39-40页 |
·pBlRHDV 重组质粒的 PCR 和酶切鉴定 | 第40页 |
·酶切鉴定 | 第40页 |
·PCR 法鉴定 | 第40页 |
·全长cDNA 的序列测定 | 第40-41页 |
3 讨论 | 第4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4页 |
第四章 RHDV 全长cDNA 分子克隆感染性的鉴定 | 第44-53页 |
0 前言 | 第44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44-48页 |
·材料 | 第44-45页 |
·质粒﹑细胞 | 第44-45页 |
·主要试剂 | 第45页 |
·主要仪器和设备 | 第45页 |
·方法 | 第45-48页 |
·pBlRHDV 重组质粒的提取 | 第45页 |
·pBlRHDV 重组质粒的线性化 | 第45页 |
·体外转录物 RNA 的制备 | 第45-46页 |
·体外转录物 RNA 完整性检测 | 第46页 |
·溶液配制 | 第46页 |
·变性琼脂糖凝胶电泳 | 第46页 |
·动物体内RHDV病毒粒子的拯救 | 第46-47页 |
·接种病毒 RNA | 第46页 |
·病毒粒子的检测 | 第46-47页 |
·细胞水平上 RHDV 病毒粒子的拯救 | 第47-48页 |
·转染 RK-13 细胞 | 第47页 |
·细胞内拯救病毒的鉴定 | 第47-48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8-50页 |
·体外转录物 RNA 完整性检测 | 第48-49页 |
·动物体内 RHDV 病毒粒子的拯救 | 第49页 |
·动物接种试验 | 第49页 |
·RT-PCR 法检测病毒粒子 | 第49页 |
·基因工程病毒与自然毒株的区别鉴定 | 第49页 |
·转染 RK-13 细胞结果 | 第49-50页 |
·RK-13 细胞的病变效应 | 第49-50页 |
·电镜观察检验结果 | 第50页 |
·IFA 检测病毒抗原表达 | 第50页 |
·RT-PCR 检测病毒基因组 | 第50页 |
·病毒复制的检测 | 第50页 |
3 讨论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3页 |
论文结论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作者简介 | 第55-56页 |
导师简介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