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knowledgements | 第1-9页 |
英文摘要 | 第9-10页 |
中文摘要 | 第10-11页 |
图表目录 | 第11-12页 |
术语缩写 | 第12-13页 |
1.引言 | 第13-15页 |
·选题背景 | 第13页 |
·选题目的及意义 | 第13页 |
·国内外同类研究的状况 | 第13-14页 |
·国内研究状况 | 第13-14页 |
·国外研究状况 | 第14页 |
·本课题研究的特色 | 第14-15页 |
2.理论综述 | 第15-23页 |
·对比分析法 | 第15-16页 |
·错误分析法 | 第16-18页 |
·中介语理论 | 第18-23页 |
·中介语产生的根源 | 第19-21页 |
·语言迁移 | 第19页 |
·过渡泛化 | 第19-20页 |
·训练迁移 | 第20页 |
·第二语言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 | 第20-21页 |
·其他原因 | 第21页 |
·中介语的特征 | 第21-23页 |
·可渗透性 | 第21-22页 |
·阶段性 | 第22页 |
·系统性 | 第22-23页 |
·中介语的僵化 | 第23页 |
3.研究的问题及待验证的假设 | 第23-27页 |
·研究的问题 | 第24-26页 |
·从中介语的角度来看,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的语言知识对第三语言的习得究竟有没有影响? | 第24页 |
·如果有影响,是什么样的影响? | 第24-26页 |
·语音迁移 | 第24页 |
·词汇迁移 | 第24-25页 |
·句法迁移 | 第25页 |
·语篇迁移 | 第25-26页 |
·两者中究竟哪一个对第三语言中介语的影响更大? | 第26页 |
·中介语自身的发展规律会对德语中介语的发展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 第26页 |
·这种影响与已习得语言对中介语发展的影响相比,有什么差异? | 第26页 |
·提出假设 | 第26-27页 |
4.调查实验 | 第27-43页 |
·实验介绍 | 第27-28页 |
·调查对象 | 第27页 |
·调查设计 | 第27-28页 |
·操作 | 第28-29页 |
·数据收集的方法及工具 | 第28页 |
·对于数据的处理方法 | 第28-29页 |
·调查结果 | 第29-43页 |
·语际错误 | 第29-38页 |
·语音错误 | 第29-31页 |
·词汇错误 | 第31-33页 |
·句法错误 | 第33-36页 |
·语篇错误 | 第36-38页 |
·语内错误 | 第38-41页 |
·泛化错误 | 第38-39页 |
·训练迁移产生的错误 | 第39-40页 |
·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产生的错误 | 第40-41页 |
·分析列表及对列表的说明 | 第41-43页 |
5.数据分析和讨论 | 第43-49页 |
·错误统计 | 第43页 |
·对错误总数量的数据分析 | 第43-44页 |
·对语音错误数量的数据分析 | 第44-45页 |
·对词汇错误数量的数据分析 | 第45-46页 |
·对句法错误数量的数据分析 | 第46-47页 |
·对语篇错误数量的数据分析 | 第47-49页 |
6.结论 | 第49-55页 |
·验证先前提出的假设 | 第49-50页 |
·调查结果对德语教学的影响和启示 | 第50-53页 |
·局限及展望 | 第53-55页 |
·该课题研究的局限性 | 第53页 |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第53-55页 |
参考书目 | 第55-59页 |
附录 | 第59-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