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英文摘要 | 第10-13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3-25页 |
·生物多样性研究概述 | 第13-22页 |
·物种生物学研究 | 第13-14页 |
·种群生态学和繁育生物学研究 | 第14-16页 |
·保护遗传学研究 | 第16-22页 |
·保护遗传学的概念 | 第16页 |
·遗传变异的检测手段及在苔藓植物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 第16-22页 |
·尖叶拟船叶藓的研究现状 | 第22-23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3-25页 |
第二章 尖叶拟船叶藓的生态环境多样性 | 第25-3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5-28页 |
·研究地概况 | 第25-26页 |
·梵净山概况 | 第25-26页 |
·西天目山概况 | 第26页 |
·材料 | 第26-28页 |
·野外踏查 | 第2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8-31页 |
·尖叶拟船叶藓在梵净山的分布 | 第28-31页 |
·尖叶拟船叶藓在西天目山的分布 | 第31页 |
·结论 | 第31-33页 |
第三章 拟船叶藓属和猫尾藓属间DNA多态性分析 | 第33-4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3-36页 |
·野外调查与取材 | 第33页 |
·方法 | 第33-36页 |
·植物总DNA的提取 | 第33页 |
·RAPD反应体系及反应程序 | 第33-34页 |
·引物的筛选及扩增产物的检测与分析 | 第34页 |
·ITS序列的扩增、检测及测序 | 第34-36页 |
·ITS序列分析 | 第3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6-39页 |
·RAPD扩增多态性分析 | 第36-37页 |
·属间和居群间的遗传关系分析 | 第37-38页 |
·疑似种与猫尾藓及尖叶拟船叶藓rDNA的ITS序列比较 | 第38-39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39-41页 |
第四章 尖叶拟船叶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41-5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1-45页 |
·材料 | 第41-42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42页 |
·方法 | 第42-44页 |
·总DNA的提取 | 第42页 |
·RAPD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42-43页 |
·随机引物的筛选 | 第43-44页 |
·数据记录和统计 | 第44-4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5-52页 |
·尖叶拟船叶藓的RAPD遗传多样性 | 第45-49页 |
·居群间的遗传变异和分化 | 第49-52页 |
·居群的遗传结构 | 第52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52-55页 |
·尖叶拟船叶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 | 第52-53页 |
·居群的遗传结构和分化 | 第53-55页 |
第五章 尖叶拟船叶藓不同居群间过氧化物同工酶分析 | 第55-6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5-56页 |
·材料采集 | 第55页 |
·方法 | 第55页 |
·酶液的提取 | 第55页 |
·电泳 | 第55页 |
·染色 | 第55页 |
·酶谱的判读和数据分析 | 第55-5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6-59页 |
·7个居群的过氧化物同工酶酶谱分析 | 第56-58页 |
·酶谱距离分析 | 第58-59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59-61页 |
结语 | 第61-66页 |
·尖叶拟船叶藓的生态环境多样性特征 | 第61页 |
·尖叶拟船叶藓DNA和同工酶上的多样性特征 | 第61-62页 |
·尖叶拟船叶藓的致濒因素和保护策略 | 第62-66页 |
·尖叶拟船叶藓的致濒因素 | 第62-64页 |
·种群生态环境方面的制约因素 | 第62-63页 |
·繁育生物学方面的制约因素 | 第63-64页 |
·尖叶拟船叶藓的保护 | 第64-66页 |
·就地保护或迁地保护中的取样策略 | 第64页 |
·遗传育种 | 第64-65页 |
·保护生境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3页 |
附录 | 第73-7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