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绪论 | 第9-12页 |
| 第一章 马克思信用思想的产生与演变 | 第12-20页 |
| ·马克思信用思想产生的基础 | 第12-17页 |
| ·商品经济和商品货币关系的出现与发展 | 第12-14页 |
| ·高利贷资本 | 第14-15页 |
| ·马克思之前和与其同时期的西方学者的信用思想 | 第15-17页 |
| ·马克思信用思想的演变 | 第17-20页 |
| 第二章 马克思信用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20-40页 |
| ·信用的界定、形式及作用 | 第20-31页 |
| ·信用的界定 | 第20-22页 |
| ·信用的形式 | 第22-25页 |
| ·信用的作用 | 第25-31页 |
| ·信用与虚拟资本 | 第31-33页 |
| ·信用与资本主义工商业 | 第33-34页 |
| ·信用与银行业 | 第34-35页 |
| ·信用与经济危机 | 第35-36页 |
| ·信用与流通手段 | 第36-40页 |
| 第三章 马克思信用思想的启示 | 第40-50页 |
| ·对我国商业信用及企业发展的启示 | 第40-42页 |
| ·我国商业信用的现状 | 第40-41页 |
| ·改善商业信用促进企业发展 | 第41-42页 |
| ·对我国银行信用及银行业发展的启示 | 第42-44页 |
| ·我国银行信用的现状 | 第42-43页 |
| ·改善银行信用促进银行业的发展 | 第43-44页 |
| ·对我国虚拟资本和虚拟经济发展的启示 | 第44-47页 |
| ·我国虚拟资本和虚拟经济的发展现状 | 第44-45页 |
| ·虚拟资本与实体资本的关系 | 第45-46页 |
| ·协调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发展 | 第46-47页 |
| ·对我国信用体系建设的启示 | 第47-50页 |
| ·重视商业信用的基础作用、做好各种信用形式的协调发展 | 第47页 |
| ·强化信用的管理与监督,完善信用的监管体系 | 第47-48页 |
| ·加强信用的文化及法制建设,传播信用理念、完善奖惩措施 | 第48-50页 |
| 结论 | 第50-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 发表论文情况 | 第54-55页 |
| 致谢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