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 ·研究背景与目的 | 第8-9页 |
|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理论意义 | 第9页 |
| ·现实意义 | 第9-10页 |
| ·研究思路、框架与方法 | 第10-12页 |
| ·本文研究的思路 | 第10-12页 |
|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2页 |
| ·本文的创新之处与不足 | 第12-13页 |
| 第二章 研究现状与核心概念 | 第13-22页 |
| ·地方政府间关系的文献综述 | 第13-18页 |
| ·国外地方政府间关系的文献综述 | 第13-14页 |
| ·国内地方政府间关系的文献综述 | 第14-16页 |
| ·京津冀都市圈地方政府间关系的文献综述 | 第16-18页 |
| ·核心概念 | 第18-22页 |
| ·区域经济一体化 | 第18-19页 |
| ·政府间关系的相关涵义 | 第19-22页 |
| 第三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地方政府关系的影响 | 第22-27页 |
| ·促进政府转变发展模式,增强内生动力 | 第22-23页 |
| ·催化政府进行资源整合,调整产业结构 | 第23-24页 |
| ·迫使政府打破行政区划,理顺行政机制 | 第24-25页 |
| ·提升政府均衡区域水平,实现协调发展 | 第25-27页 |
| 第四章 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下的地方政府间关系 | 第27-42页 |
| ·京津冀都市圈构建中地方政府关系调整取得的初步成效 | 第27-30页 |
| ·京津冀三地间对话磋商与协作的进程加快 | 第27-29页 |
| ·政府推动京津冀区域内物流协作的加强 | 第29-30页 |
| ·政府主导京津冀三地科技合作的深入 | 第30页 |
| ·京津冀都市圈构建中地方政府间关系冲突的理论解释 | 第30-35页 |
| ·博弈论的视角 | 第31-32页 |
| ·“囚徒困境”的分析 | 第32-35页 |
| ·京津冀都市圈构建中地方政府间关系冲突的表现及原因 | 第35-39页 |
| ·引资政策走偏,引发恶性竞争 | 第35-36页 |
| ·行政壁垒加剧,导致诸侯经济 | 第36页 |
| ·整体规划缺失,致使产业同构 | 第36-38页 |
| ·缺乏统一市场,要素流动性差 | 第38页 |
| ·区域协调不足,协作力度有限 | 第38-39页 |
| ·奥运契机下京津冀地方政府间合作实践 | 第39-42页 |
| 第五章 完善地方政府间关系的对策与建议 | 第42-53页 |
| ·网络组织治理:优化地方政府间关系的路径选择 | 第42-43页 |
| ·优化地方政府间关系的制度建设 | 第43-46页 |
| ·制定区域合作规划,建立高层会晤制度 | 第43-44页 |
| ·推进法治一体化,完善行政契约制度 | 第44-45页 |
| ·摒弃纯经济考核指标,构建科学政绩考核制度 | 第45页 |
| ·重塑行政理念,确立竞合制度 | 第45-46页 |
| ·优化地方政府间关系的行动机制 | 第46-49页 |
| ·消除经济封锁,构建利益分享与补偿机制 | 第47页 |
| ·打破行政壁垒,形成互助合作的信任机制 | 第47-48页 |
| ·规避过度竞争,树立违背契约的惩罚机制 | 第48-49页 |
| ·优化地方政府间关系的组织安排 | 第49-53页 |
| ·超越行政区划,组建区域协调管理机构 | 第49-51页 |
| ·积聚民间力量,建立非官方中介协调机构 | 第51-53页 |
| 第六章 结语 | 第53-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57-58页 |
| 致谢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