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劳动合同解除制度的反思与重构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2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目标与方法 | 第11-12页 |
第2章 劳动合同解除制度概述 | 第12-17页 |
·劳动合同法在我国劳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 第12页 |
·劳动合同解除制度与劳动合同法 | 第12页 |
·劳动合同解除的内涵与外延 | 第12-17页 |
·劳动合同法的调整对象 | 第12-13页 |
·劳动合同浅析 | 第13-14页 |
·劳动合同解除的内涵和外延 | 第14页 |
·劳动合同解除与普通民事合同解除 | 第14-15页 |
·劳动合同解除与劳动合同终止 | 第15-17页 |
第3章 劳动合同解除制度的功能与价值 | 第17-24页 |
·劳动合同法的功能与价值 | 第17-20页 |
·劳动合同法的功能 | 第17-19页 |
·劳动合同法的价值 | 第19-20页 |
·劳动合同解除制度的功能 | 第20-21页 |
·劳动合同解除制度的价值 | 第21-24页 |
第4章 我国劳动合同解除制度浅析 | 第24-43页 |
·劳动合同协议解除劳动合同 | 第24页 |
·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 | 第24-33页 |
·劳动者预告解除劳动合同 | 第25页 |
·劳动者预告解除权性质的争议 | 第25-26页 |
·对我国劳动者预告解除劳动合同制度的反思 | 第26-30页 |
·劳动者即时解除劳动合同 | 第30-33页 |
·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 | 第33-43页 |
·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分类 | 第34页 |
·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影响及法理基础 | 第34-35页 |
·对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制度的反思 | 第35-43页 |
第5章 劳动合同解除的法律后果 | 第43-46页 |
·保密义务和竞业禁止义务 | 第43-45页 |
·劳动者保密义务的期间 | 第43-44页 |
·劳动者的竞业禁止义务 | 第44-45页 |
·用人单位培训费用的确定 | 第45-46页 |
第6章 对我国劳动合同解除制度的重构初探 | 第46-52页 |
·立法价值 | 第46页 |
·劳动合同解除制度立法体例的重构 | 第46-47页 |
·针对劳动合同解除制度中相关规定的具体建议 | 第47页 |
·预告解除制度 | 第47-48页 |
·对不同种类的合同设置不同的预告期 | 第47-48页 |
·预告期内劳资双方的权利义务 | 第48页 |
·劳动合同单方解除制度 | 第48-49页 |
·将劳动者受损程度与其单方解除权挂钩 | 第48-49页 |
·细化劳动者刑事责任,与用人单位解除权挂钩 | 第49页 |
·用人单位经济性裁员的相关规定 | 第49-50页 |
·进一步完善裁员程序 | 第49-50页 |
·裁员人数及违法后果 | 第50页 |
·对劳资双方后合同义务的建议 | 第50-52页 |
·竞业禁止和保密条款 | 第50-51页 |
·对培训费用的界定 | 第51-52页 |
结论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