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有限元法的载货车振动特性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目录 | 第7-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3页 |
|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页 |
| ·车辆振动分析模型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 第二章 影响载货车振动特性的因素 | 第13-28页 |
| ·载货车振动特性概述 | 第13页 |
| ·影响载货车振动特性的载荷因素 | 第13-25页 |
| ·路面激励的影响 | 第13-14页 |
| ·车轮不平衡的影响 | 第14-15页 |
| ·发动机不平衡的影响 | 第15-23页 |
| ·传动轴不平衡的影响 | 第23-25页 |
| ·影响载货车振动特性的结构因素 | 第25-27页 |
| ·车架和车身刚度的影响 | 第25页 |
| ·悬架刚度和阻尼的影响 | 第25-27页 |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 第三章 载货车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28-34页 |
| ·有限元分析概述 | 第28页 |
| ·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 第28-29页 |
| ·载货车车架有限元模型 | 第29-31页 |
| ·载货车车架几何模型的建立 | 第29-30页 |
| ·单元类型的选择 | 第30页 |
| ·定义材料属性 | 第30页 |
| ·网格划分 | 第30-31页 |
| ·悬架的模拟 | 第31-32页 |
| ·钢板弹簧线性刚度模拟 | 第31页 |
| ·钢板弹簧和车架连接的模拟 | 第31-32页 |
| ·阻尼减振器的模拟 | 第32页 |
| ·载货车整车有限元模型 | 第32-33页 |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 第四章 载货车模态分析 | 第34-45页 |
| ·模态分析概述 | 第34页 |
| ·模态分析理论 | 第34-36页 |
| ·多自由度系统的动力学模型 | 第34-35页 |
| ·无阻尼多自由度系统模态分析 | 第35-36页 |
| ·载货车车架自由模态分析 | 第36-39页 |
| ·边界条件处理 | 第36-37页 |
| ·模态分析结果 | 第37-39页 |
| ·载货车整车约束模态分析 | 第39-44页 |
| ·边界条件处理 | 第39-40页 |
| ·模态分析结果 | 第40-43页 |
| ·模态分析结果评价 | 第43-44页 |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 第五章 载货车谐响应分析 | 第45-60页 |
| ·谐响应分析概述 | 第45页 |
| ·基于模态叠加法的谐响应分析理论 | 第45-48页 |
| ·模态叠加法 | 第45-47页 |
| ·基于模态叠加法的谐响应分析 | 第47-48页 |
| ·谐响应分析有限元模型 | 第48-49页 |
| ·车轮不平衡激励下的谐响应分析 | 第49-53页 |
| ·弯曲工况谐响应分析 | 第49-51页 |
| ·扭转工况谐响应分析 | 第51-53页 |
| ·结果分析 | 第53页 |
| ·发动机激励下的谐响应分析 | 第53-55页 |
| ·边界条件处理 | 第53-54页 |
| ·谐响应分析结果 | 第54-55页 |
| ·悬架刚度和阻尼对载货车振动特性的影响 | 第55-59页 |
| ·弯曲工况 | 第56-58页 |
| ·扭转工况 | 第58-59页 |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 第六章 基于正交试验设计的悬架优化 | 第60-70页 |
| ·正交试验设计法 | 第60-62页 |
| ·正交试验设计法概述 | 第60-61页 |
| ·正交表及其基本性质 | 第61-62页 |
| ·正交试验方案设计 | 第62-64页 |
| ·确定试验指标 | 第62页 |
| ·制定因素水平表 | 第62页 |
| ·选用合适的正交表 | 第62页 |
| ·正交表表头设计 | 第62-63页 |
| ·编制试验方案,实施并记录试验结果 | 第63-64页 |
| ·正交试验结果极差分析 | 第64-68页 |
| ·确定因素的优水平组合 | 第65-67页 |
| ·确定因素的主次顺序 | 第67页 |
| ·绘制因素与指标趋势图 | 第67-68页 |
| ·确定优化试验方案 | 第68页 |
|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0-72页 |
| ·论文总结 | 第70-71页 |
| ·不足和展望 | 第71-72页 |
| 致谢 | 第72-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课题及发表论文 | 第76-77页 |
| 附表A | 第77-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