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及其制度保障
一 导 言 | 第1页 |
二 独立董事的起因及评价 | 第5-8页 |
(一) 独立董事制度的起因及发展 | 第6-7页 |
(二) 独立董事制度评价 | 第7-8页 |
三 独立性之判断 | 第8-15页 |
(一) 独立董事含义的界定方式 | 第8-9页 |
1 概括式 | 第8页 |
2 列举式 | 第8-9页 |
3 混合式 | 第9页 |
(二) “独立性”的内涵 | 第9-11页 |
(三) 判断“独立性”的三个层次 | 第11-15页 |
1 人格独立 | 第11-12页 |
2 经济利益独立 | 第12-13页 |
3 权利独立 | 第13-15页 |
四 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存在的问题 | 第15-19页 |
(一) 独立董事的提名和任职制度不严格、不科学 | 第15-17页 |
1 独立董事的任职资格不严格 | 第15-16页 |
2 独立董事的选任程序不合理 | 第16页 |
3 独立董事在董事会里的成员比例过低 | 第16-17页 |
(二) 独立董事的权利设计模糊粗糙 | 第17-18页 |
1 未明确独立董事“认可”公司关联交易的效力 | 第17页 |
2 未赋予独立董事对重大事项的否决权 | 第17页 |
3 独立董事的知情权得不到有效保障 | 第17-18页 |
(三) 独立董事的激励机制与责任机制不健全 | 第18页 |
1 独立董事的激励机制不完善 | 第18页 |
2 独立董事的责任机制缺位 | 第18页 |
(四) 独立董事和监事会的功能存在冲突和重叠 | 第18-19页 |
五 独立董事“独立性”的制度保障 | 第19-25页 |
(一) 建立科学、严格的独立董事选任制度 | 第20-21页 |
(二) 扩大独立董事权利,完善独立董事权利体系 | 第21-22页 |
(三) 建立独立董事的利益激励机制和风险责任机制 | 第22-24页 |
(四) 明确界定独立董事和监事会的性质和职权 | 第24-25页 |
结语 | 第25-26页 |
参考文献 | 第2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