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司法制度论文--公证制度论文

论我国公证制度的公权性

引言第1-8页
一、我国公证制度法律地位的变动第8-16页
 1、我国公证改革的社会背景和实践进程第8-11页
 2、我国司法权研究对我国公证权定位的影响第11-15页
  (1) 什么是“司法权”第11-12页
  (2) 大司法权说第12-13页
  (3) 现代司法权“两权说”第13-15页
 3、新形势下公证权力主体的社会化趋势第15-16页
  (1) 政府转变职能、减轻责任的需要第15-16页
  (2) 公证权主体法律地位独立性的需要第16页
  (3) 与国际公证制度接轨的需要第16页
二、公证权的性质辨析第16-29页
 1、什么是公权第17-21页
  (1) 公权的概念第17-18页
  (2) 公权与私权的区别第18-19页
  (3) 国家公权与社会公权第19-21页
 2、公证权的公权性质第21-25页
  (1) 从公证的历史发展看公证的公权力特征第21-22页
  (2) 从公证权行使主体看公证的公权力特征第22-23页
  (3) 从公证权的权力来源看公证的公权力特征第23页
  (4) 从公证书的效力看公证的公权力特征第23-24页
  (5) 从公证的作用和职责看公证的公权力特征第24-25页
  (6) 从公证的程序性看公证的公权力特性第25页
 3、公证权的特殊性第25-27页
  (1) 公证权主体与公信力基础的分离与统一第25-26页
  (2) 公证权的前置性第26页
  (3) 公证权的被动性第26-27页
  (4) 公证权的独立性第27页
 4、公证权与司法权、行政权的关系第27-28页
 5、公证行为与中介行为的区别第28-29页
三、公证制度公权性的法理分析第29-36页
 1、公法和私法第30-31页
  (1) 公、私法的划分第30页
  (2) 私法的公法化第30页
  (3) 公法的私法化第30-31页
 2、公证的证据基础第31-32页
 3、公证权的公职性第32-33页
 4、公证权的程序价值第33-35页
  (1) 私权上的公权程序第33-34页
  (2) 公证的域外效力第34-35页
 5、不同诉讼体制与公证的关系比较第35-36页
  (1) 审判方式对公证影响的比较第35页
  (2) 立法体制对公证影响的比较第35-36页
  (3) 公证证明责任的比较第36页
四、境外公证制度对公证权的定位第36-44页
 1、世界公证制度的分类第36-37页
 2、大陆法系公证制度对公证权的定位第37-39页
 3、英美法系公证制度对公证权的定位第39-42页
 4、台湾的公证制度对公证权的定位第42-43页
 5、大陆法系公证制度对我国公证制度的影响第43-44页
五、我国公证的公权性质与公证组织形式的关系第44-46页
 1、公证的公权性决定了公证机构的公益性第45页
 2、公证机构组织形式的选择和趋势第45-46页
 3、公证权与公证机构组织形式的统一第46页
六、结论第46-48页
参考文献第48-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农业政策性金融改革与法律定位研究
下一篇:我国国有林业企业效绩评价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