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目录 | 第11-14页 |
第一章 理论研究 | 第14-40页 |
·中风概述 | 第14-27页 |
·中风概念 | 第14-15页 |
·中风病因病机 | 第15-17页 |
·中风症状 | 第17-18页 |
·中风治法 | 第18-21页 |
·中风病诊断标准的建立 | 第21页 |
·中风分型 | 第21-23页 |
·中风的预防 | 第23-24页 |
·中风现代研究 | 第24-27页 |
·中风后遗症概述 | 第27-29页 |
·中风后遗症概念 | 第27页 |
·中风后遗症症状 | 第27-28页 |
·中风后遗症的病因病机 | 第28页 |
·中风后遗症的诊断 | 第28页 |
·中风后遗症治疗 | 第28-29页 |
·关于“气虚血瘀”的认识和现代研究近况 | 第29-30页 |
·中风及中风后遗症动物模型的制作研究现状 | 第30页 |
·补阳还五汤概述 | 第30-37页 |
·王清任“气虚血瘀”理论及其补阳还五汤 | 第30-32页 |
·补阳还五汤配伍特点 | 第32-33页 |
·补阳还五汤药理作用 | 第33页 |
·补阳还五汤现代研究进展 | 第33-34页 |
·补阳还五汤拆方研究现状 | 第34-37页 |
·本课题前期研究工作现状 | 第37-40页 |
第二章 实验研究 | 第40-68页 |
·中风后遗症“气虚血瘀”大鼠模型的复制实验 | 第40-46页 |
·实验材料 | 第40页 |
·实验方法 | 第40-42页 |
·结果 | 第42-44页 |
·讨论 | 第44-46页 |
·补阳还五汤的制备和质量控制标准研究实验 | 第46-50页 |
·补阳还五汤质量控制标准选定 | 第46页 |
·测定黄茂甲苷、阿魏酸和多糖的方法学依据 | 第46页 |
·材料及方法 | 第46-47页 |
·结果 | 第47页 |
·讨论 | 第47-50页 |
·中风后遗症“气虚血瘀”大鼠模型运动功能的变化及补阳还五汤的作用实验 | 第50-56页 |
·实验材料 | 第50-51页 |
·实验方法 | 第51-52页 |
·结果 | 第52-54页 |
·讨论 | 第54-56页 |
·中风后遗症“气虚血瘀”大鼠模型脑组织病理变化及补阳还五汤的作用实验 | 第56-61页 |
·实验材料 | 第56-57页 |
·实验方法 | 第57页 |
·结果 | 第57-59页 |
·讨论 | 第59-61页 |
·中风后遗症“气虚血瘀”大鼠模型神经元突触变化及补阳还五汤的作用实验 | 第61-68页 |
·实验材料 | 第61-62页 |
·实验方法 | 第62-63页 |
·结果 | 第63-66页 |
·讨论 | 第66-68页 |
第三章 全文小结 | 第68-70页 |
·结论 | 第68-69页 |
·创新点 | 第69页 |
·实验的不足 | 第69页 |
·展望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7页 |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 第77-78页 |
附录 | 第78-80页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78-79页 |
中药材品种鉴定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82页 |
原创性声明及版权使用授权说明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