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禾谷类作物病虫害论文--稻病虫害论文--病害论文

两株抗苯菌灵稻瘟病菌突变体的若干特性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一章 前言第9-31页
 1 稻瘟病与稻瘟病菌第9-17页
   ·稻瘟病的研究历史第9页
   ·稻瘟病的症状第9页
   ·稻瘟病的危害第9-10页
   ·稻瘟病菌的命名第10页
   ·稻瘟病菌的生理特性第10-11页
   ·稻瘟病的发病规律及侵染周期第11-14页
     ·分生孢子的萌发第11-12页
     ·附着胞的形成第12-13页
     ·病菌的穿透作用第13页
     ·病菌入侵后的扩展及新分生孢子的产生第13-14页
   ·稻瘟病菌的生理小种第14-16页
     ·生理小种与致病性变化第14-15页
     ·生理小种与无毒基因学说第15-16页
   ·稻瘟病菌有性世代的研究进展第16-17页
     ·寻找新的有性世代形成能高的菌株第16-17页
     ·稻瘟病菌致病性遗传第17页
 2 稻瘟病菌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第17-24页
   ·稻瘟病菌基因组学研究进展第17-18页
     ·EST测序第17-18页
     ·基因组测序第18页
   ·稻瘟病菌无毒基因的克隆第18-19页
   ·水稻抗稻瘟病基因的研究第19-20页
   ·稻瘟病菌致病相关基因研究进展第20-24页
     ·稻瘟病菌穿透寄主表皮以前的致病相关基因研究进展第20-22页
     ·侵入所需机械压力的形成第22页
     ·侵入和扩展的分子特点第22-24页
 3 真菌的遗传转化体系第24-28页
   ·真菌的遗传选择标记第24-26页
     ·营养缺陷型互补筛选第24-25页
     ·抗药性显性标记筛选第25-26页
   ·真菌转化中的整合质粒与非整合质粒第26-28页
     ·基于原核生物质粒的穿梭载体第26页
     ·真菌中的自主复制质粒第26-28页
   ·真菌的转化方法第28页
 4 稻瘟病菌转化体系的建立第28-30页
 5 本研究的范围、项目来源、目的、意义第30-31页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第31-43页
 1 菌种第31页
   ·细菌菌种第31页
   ·真菌菌种第31页
 2 培养基及培养条件第31-33页
   ·大肠杆菌培养基第31页
     ·LB培养基第31页
     ·LA培养基第31页
   ·稻瘟病菌培养基第31-32页
     ·PDA培养基第31页
     ·EP完全培养基第31-32页
   ·菌株培养条件第32-33页
 3 抗生素及其使用浓度第33页
 4 质粒DNA的小规模提取第33-34页
 5 DNA的酶切第34页
 6 DNA片段的回收第34-36页
   ·用低熔点琼脂糖凝胶回收DNA片段第34-35页
   ·电透析法回收DNA片段第35页
   ·采用DNA回收试剂盒第35-36页
 7 DNA的连接反应第36页
 8 PCR第36页
 9 质粒DNA的转化第36-38页
   ·甘油法制备E.coli的感受态细胞第36-37页
   ·氯化铷法制备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第37页
   ·质粒DNA的电脉冲转化第37页
   ·质粒DNA的热击转化第37-38页
 10 稻瘟病菌总DNA的提取第38页
 11 稻瘟病菌原生质体的制备第38-40页
 12 原生质体的再生第40页
 13 Southern杂交第40-43页
   ·向下毛细管转移法进行Southern印迹第40-41页
   ·DNA印迹的杂交分析第41-43页
     ·预杂交第41页
     ·探针标记第41-42页
     ·洗膜第42-43页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第43-57页
 1 稻瘟病菌gpd基因启动子和终止子的克隆第43-48页
 2 3zf(+)-gpd质粒的构建及两株抗苯菌灵的稻瘟病菌突变体的获得第48-49页
   ·将PCR扩增得到的Pgpd、Tgpd和Bn~(?)片段与pGEM-3zf(+)vecotr连接第48-49页
   ·将3zf(+)-gpd质粒转入稻瘟病菌0742原生质体第49页
 3 两株抗苯菌灵的稻瘟病菌突变体的特性研究第49-57页
   ·生理特性第49-50页
   ·杂交分析第50-51页
   ·稻瘟病菌0742与突变体M1、M2 β-tubulin基因的克隆第51-52页
   ·β-tubulin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分析第52-55页
   ·稻瘟病β-tubulin基因编码的蛋白产物特性第55-57页
第四章 讨论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71页
附录1 实验中用到的主要仪器第71-72页
致谢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企业购并案中换股比例问题研究
下一篇:非洲菊(Gerbera Hybrida)再生和转化体系的建立与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