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分则论文

当前信用证诈骗罪司法适用若干疑难问题研究

引论第1-12页
第一章 关于信用证诈骗罪主观方面是否必须具备“非法占有为目的”第12-23页
 第一节 “非法占有目的不要说”的主要论据第12-13页
 第二节 “非法占有目的必要说”成立的理由第13-17页
 第三节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司法认定第17-23页
第二章 关于信用证诈骗罪客观方面构成特征的认定及疑难问题分析第23-30页
 第一节 使用伪造、变造的信用证或者附随的单据、文件,进行信用证诈骗活动第23-25页
 第二节 使用作废的信用证,进行信用证诈骗活动第25-26页
 第三节 骗取信用证进行诈骗活动第26-27页
 第四节 以其他方法进行信用证诈骗活动第27-30页
第三章 关于信用证诈骗罪的既遂标准问题第30-34页
 第一节 行为犯与结果犯之争第30-32页
 第二节 信用证诈骗罪既遂与未遂的认定第32-34页
第四章 关于信用证诈骗罪共犯形态认定的疑难问题第34-37页
 第一节 内外勾结作案的共犯形态第34-35页
 第二节 境内外人员、单位相互勾结作案的共犯形态第35-37页
第五章 关于信用证诈骗罪认定的其他几个问题第37-44页
 第一节 罪与非罪的界限问题第37-38页
 第二节 此罪与彼罪的界限问题第38-41页
 第三节 罪数形态认定问题第41-42页
 第四节 犯罪数额认定问题第42-44页
第六章 完善信用证诈骗罪的建议第44-47页
 第一节 将“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明确规定为本罪主观方面的构成要件第44页
 第二节 以司法解释的形式明晰本罪客观方面“以其他方法进行信用证诈骗活动”的行为特征第44-46页
 第三节 以司法解释的形式明确本罪的量刑情节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49页
致谢第49-50页
详细摘要第50-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汽车TCS系统建模及控制逻辑研究
下一篇:长沙市人力资源宏观管理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