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1. 问题的提出 | 第5页 |
2. 国内外研究性学习的背景 | 第5-7页 |
·国外研究性学习的背景 | 第5-6页 |
·国内研究性学习的背景 | 第6-7页 |
3. “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的比较 | 第7-9页 |
·研究性学习 | 第7-8页 |
·接受性学习 | 第8-9页 |
4. 开展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9-10页 |
·奥苏贝尔的接受性学习理论 | 第9-10页 |
·辩证唯物主义理论基础 | 第10页 |
·教育心理学关于知识分类理论 | 第10页 |
5. “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整合的途径 | 第10-14页 |
·研究教材有关知识,探究知识产生的过程 | 第11页 |
·通过探究性实验,将研究性学习融入传统教学中 | 第11-12页 |
·根据教材相关内容提炼研究性课题,组织学生进行研究 | 第12-13页 |
·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将研究性学习渗透到课堂教学中 | 第13-14页 |
·关注国内外重大事件,进行研究性学习 | 第14页 |
6. 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整合的原则 | 第14-15页 |
·有机结合原则 | 第14页 |
·循序渐进原则 | 第14页 |
·选择性原则 | 第14-15页 |
7. 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 第15-22页 |
·南昌县教师现行教学方式的调查 | 第15页 |
·“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对比实验研究 | 第15页 |
·实验结果及其分析 | 第15-16页 |
·物质的量教学案例 | 第16-19页 |
·二氧化硫化学性质研究性学习和接受性学习整合的课例 | 第19-22页 |
8. 问题与建议 | 第22-25页 |
结束语 | 第25-26页 |
参考文献 | 第26-27页 |
附表1 | 第27-28页 |
致谢 | 第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