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8-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11页 |
1.1.1 克罗诺杆菌简介 | 第8页 |
1.1.2 克罗诺杆菌的生态位 | 第8-9页 |
1.1.3 克罗诺杆菌生物学特性 | 第9-10页 |
1.1.4 克罗诺杆菌毒力机制 | 第10-11页 |
1.2 克罗诺杆菌致病性 | 第11页 |
1.3 分离与鉴定方法 | 第11-16页 |
1.3.1 传统检测方法 | 第11-12页 |
1.3.2 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 | 第12-13页 |
1.3.3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法 | 第13-14页 |
1.3.4 克罗诺杆菌分型方法 | 第14-16页 |
1.4 克罗诺杆菌的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7-18页 |
2 克罗诺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 第18-32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18-21页 |
2.1.1 检测样品 | 第18页 |
2.1.2 标准株 | 第18页 |
2.1.3 主要试剂 | 第18-19页 |
2.1.4 实验仪器 | 第19-20页 |
2.1.5 方法 | 第20-21页 |
2.2 结果和分析 | 第21-32页 |
2.2.1 克罗诺杆菌分离情况 | 第21-22页 |
2.2.2 fusA基因鉴定结果 | 第22-24页 |
2.2.3 质谱法鉴定结果 | 第24-27页 |
2.2.4 检出情况 | 第27-28页 |
2.2.5 干扰菌株rpoB基因鉴定 | 第28-30页 |
2.2.6 讨论 | 第30-32页 |
3 克罗诺杆菌的多位点序列分型 | 第32-46页 |
3.1 材料和方法 | 第32-33页 |
3.1.1 菌株 | 第32页 |
3.1.2 实验试剂 | 第32页 |
3.1.3 实验仪器 | 第32页 |
3.1.4 方法 | 第32-33页 |
3.2 食品分离株的多位点序列分型 | 第33-36页 |
3.2.1 结果 | 第33-34页 |
3.2.2 分析 | 第34-36页 |
3.3 Pub MLST数据库中克罗诺杆菌分离株的分析 | 第36-46页 |
3.3.1 结果与分析 | 第36-44页 |
3.3.2 讨论 | 第44-46页 |
4 克罗诺杆菌的药敏和耐热性实验 | 第46-52页 |
4.1 材料和方法 | 第46-47页 |
4.1.1 菌株 | 第46页 |
4.1.2 试剂 | 第46页 |
4.1.3 方法 | 第46-47页 |
4.2 药敏实验 | 第47-49页 |
4.2.1 结果 | 第47-48页 |
4.2.2 讨论 | 第48-49页 |
4.3 耐热性实验 | 第49-52页 |
4.3.1 结果 | 第49-51页 |
4.3.2 讨论 | 第51-52页 |
5 总结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3页 |